近一年来,18岁的小李经常出现头疼、胸闷并加重,高考前体检血压达到200/110mmHg以上,在当地就医发现患有严重主动脉缩窄先天性心脏病,转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儿科王慧深教授求治,经采用国际先进的覆膜CP支架植入术,治愈了小李所患顽疾,术后一周康复出院。 王慧深教授介绍,主动脉缩窄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在各类先天性心脏病中约占5%-8%。未经治疗的患者常于40岁前死于心力衰竭、主动脉破裂、感染性心内膜炎、颅内出血等致命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很多患者在学龄前就得到治疗,现在高龄儿童或成人患者已较为少见。 动脉缩窄或爆血管 小李来自汕尾,酷爱运动的他身体一直很好。但自从去年进入高三后,小李经常出现头疼、胸闷等问题,小李以为是学习压力大,没有休息好所导致,就没有在意。不过随着高考临近,小李却头疼,胸闷等症状比以往更严重了,高考前体检时,小李的血压达到200/110mmHg以上,已经到了“爆血管”的程度。 医生赶紧让他住院观察,经过检查,发现引发小李重度高血压的病因竟然是主动脉缩窄这种先天性心脏病,缩窄主动脉血管仅有5.6毫米,因为病情严重,当地医生立即联系王慧深教授,并建议小李尽快前去接受诊治。 王慧深教授接诊后立即为小李做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小李的主动脉在弓降部出现缩窄,血流经过这个狭窄部位时要克服血管缩窄带来的阻力,所以导致高血压,如果不加以控制,很有可能会造成血管破裂。但考虑到小李即将参加高考,王慧深教授用药物把血压控制正常,并嘱小李高考后接受手术。 覆膜支架撑起生命 高考后第二天,小李就来到中山一院心脏儿科就医。王慧深教授介绍,当时小李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做外科手术,切除狭窄部分再缝合,切口将达到15-20厘米,此外,病变旁边的侧枝血管较多,一旦伤及其他血管可能会造成截瘫,手术中的出血也非常大,输血甚至达3000毫升,还要置换人造血管,且外科手术再缩窄等后遗症发生率达到40%。二是做支架植入手术,用支架把狭窄的地方撑开。但是普通的自膨式支架的力度不够,撑不开狭窄处。如果简单植入裸支架,形成动脉瘤或血管夹层的并发症可能性较高,因此王慧深教授决定为小李选择国际先进的新型疗法——覆膜CP支架植入术。 术中在先进仪器的辅助下,主刀医生精准地找到缩窄位置,然后在小李的主动脉血管内建立轨道,通过该轨道来传送支架球囊系统——覆膜CP支架裹在一个还未张开的球囊上,一起推送到病变部位。到了缩窄部位精准定位好后,把球囊增压鼓起来,支架撑开,这样就把小李缩窄的血管从直径5.6毫米扩张到了16毫米,也由此撑开了生命之门。术后血压正常,手术获得圆满成功。小李休息一周便出院,如今身体和健康人一样。 新型疗法也存风险 王慧深教授介绍,目前国际上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外科手术、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和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覆膜CP支架植入术是融合后两种治疗手段优势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一是创伤面积小,术后不留疤痕;二是能尽量减少并发症,患者恢复快,一般术后数日即可康复出院;三是费用与其他同类覆膜支架植入术相比便宜约40%-50%。 但覆膜CP支架植入手术也是风险很大的手术。王慧深教授解释,由于缩窄的血管前后还有很多重要的分支血管,如果支架位置放的不精准,可能会顺着血流掉下去,挡住脊髓动脉导致截瘫;更严重的是挡住供脑血管,随时危急生命,也就是一旦支架放入,就不允许失败。失败的话无法重来,因为支架一旦撑开就无法再缩小取出。 王慧深教授说,“还有另外一个风险就是,撑开支架的球囊破裂。球囊破了,支架移位的几率会高达20%-30%。” 据了解,目前国内这种手术的例数不超过百例,而早在2010年,中山一院心脏儿科就与美国和香港专家合作开展过该项技术,成功治疗多例类似患者。 □南方农村报记者 朱斌 ■专家简介 王慧深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儿科学科带头人,博士导师,教授,主任医师。 从事儿科和儿科心血管专业32年,曾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心血管和心血管儿科专业。精通儿科心血管专业。熟练掌握诊断治疗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胎儿心脏和心律失常的检查以及小儿心律失常各种诊断治疗技术,对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诊断、各种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以及危重、疑难心血管儿童病例的诊治和抢救造诣颇深。 参加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并获得成果奖励。撰写50余篇论文,先后发表在国家和省级杂志或论著中。 出诊时间:周一、周二、周四、周五上午,周三下午 科室电话:020-87332200转8835/88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