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评论/读者之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建养老院为何没有“公益自信”?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5年08月18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


  近日,上海一居民区内欲建养老院遭抵制,甚至有业主打出“死人院滚出小区”横幅,消息一经披露引发社会热议。据了解,规划建设的养老院项目因当地居民抵制,已于5月6日停工至今。其中,最大的反对声来自养老院北面心仪雅苑以及西面友谊新村的居民(综合近日媒体报道)。
  听过说建垃圾焚烧厂遭抵制的,也听说过建火葬厂、化工厂、发电厂被抵制的,很少听说建“养老院”被抵制。毕竟抵制火葬厂、化工厂这种“邻避设施”还可以理解,因为这些设施可能伤害周围公众的利益,可养老院会有什么伤害呢?
  从新闻中看到,周边居民抵制的理由是:其一,用来建设养老院的楼房没有房产证明,属于违章建筑;其二、养老院选址紧邻居民区,且仅有一个出入口,存在安全隐患;其三、养老院设有太平间或临终关怀所,将会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产生影响。
  前面两个理由都很弱,可能主要是最后一个理由。这真让我大开眼界了,我家旁边就有一个比较高端的养老院——旁边几个小区的房产商甚至拿这个养老院当促销点,说明小区旁边的配套非常完善,从学校、医院到养老院一条龙。为什么到了上海这个小区这里,就有了心理障碍呢?我们享受到养老院带来的各种便利,有时就无法避免地要付出一些代价——何况这根本算不上什么代价,只是太平间和临终关怀所让人心理上有点儿不舒服罢了。有起码文明观念和公共意识的市民,应该能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如果说垃圾处理厂还可能因为抵制而建到郊外,养老院就不能因此而搬到郊区,一个城市没法没有养老院,总不能都建到偏僻无人居住的地方——生活不方便也是一种隔离和驱逐。中国社会已是银发社会,老龄化程度非常高,需要更多的养老院才能让老有所养。市民不能一边抱怨老了之后找不到一张养老的床,一边抵制建养老院。
  占公地建政府豪衙,那肯定没有底气,但建这种养老院,政府和社会应该有足够的底气,不能因为有人反对就停建。只要程序合法,经过了必要的法律程序,就应该有建设的自信。为什么一遇到抵制就停滞不前呢,为什么没有这种“公益自信”呢?这个问题值得反思。
  就拿这个工程来说,被居民挑出来的硬伤有两个:其一是没有房产证明,其二有安全隐患。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建在小区里,没有经过业主们的讨论,在程序上不正当。这就难怪居民们抵制了,谁让你不正当呢?如果没有这些法律问题,程序正当、行为合法,可能阻力也不会这么大了,“养老院设有太平间或临终关怀所”这类理由也说不出口。
  无论是化工厂,还是垃圾焚烧厂,很多“邻避设施”在遇抵制之后就取消——之所以政府部门缺乏坚持上马的“公益自信”,就在于工程缺乏法律上的正当性,上马前不告诉居民,没有环评,没有协商,没有信息披露,没有补偿安排,轻率上马,遭到抵制、被戳中硬伤之后,自然就没有硬上马的自信。甚至现在已经形成死循环,带病立项——轻率上马——市民上街抵制——只好取消,如果正当合法,对于无理取闹的抵制,完全可以顶住,但因为自身有问题,就没有坚持的底气了,只能一抵制就取消。 (作者曹林,《中国青年报》评论部主任)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