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评论/读者之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请客住院”骗保,医院胆从何来?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5年08月18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邓海建


  | 来论 |
  新农合资金是农民看病的“保命钱”。然而,在贵州部分地区,从县医院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再到私立医院均查出存在套骗新农合资金的行为,甚至医患合谋骗保。多家医院打着接送、检查、吃饭“三免”旗号组织农民进行检查,之后多数被诊断为有病而住院,群众因“三免”得隐性实惠,医院套取资金得现实实惠(8月17日《人民日报》)。
  免费接送、请客吃饭,紧张的医患关系在骗保的合谋下,显得异常“和谐”。医院得到了报销的实惠,患者得到了“三免”的恩惠,各取所需,不亦乐乎。一旦群起而仿之,结果就是如贵州省毕节市、黔东南州、六盘水市等数个市州,从县级医院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私立医院等不同类型医疗机构,“均不同程度存在套取、骗取新农合资金行为,塌方式集体沦陷的现象突出”。
  合谋骗保怎样才叫“塌方式”?还是数字更容易给人直观的印象:譬如六盘水市,抽查定点医疗机构135家,发现存在涉嫌套取新农合基金及基金管理不规范的有107家,高达76.30%;又譬如安顺市抽查定点医疗机构41家,均不同程度存在套取新农合资金的行为,问题查出率达100%。新农合成了唐僧肉,甚至家家套现,地方监管究竟是“管不了”还是“不管了”?
  城市里拿医保卡刷酱油,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放眼望去,在中国要找到一个医保卡不能套现的城市,还真太不容易。在农村,新农合上的乱象,尽管新闻不多,但情况一样触目惊心。早在2013年,媒体曾报道称,一个多达50多人的诈骗团伙,购买、收集甚至骗取60多位农民身份信息,伪造外地医院住院材料,在广西多地骗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金,已查获的63起案件涉案金额达260多万元。而今,贵州曝出的医患合谋骗保乱象,再次将补偿比率、分级诊疗、统筹层次、监管能力等顽疾“旧话重提”。如果相关机制仍不思悔过,新农合资金迟早在贪腐与分肥中坐吃山空。
  最耐人寻味的,是相关医院竟在其间扮演了“请客住院”的掮客角色。这胆识,从何而来?回答这个问题,无非两个思路:一是利润的诱惑。医院在新农合等医保环节,并没有扮演任何“守门人”的角色,恰恰相反,因为药品及住院等利益机制的错位,它反而成为各色医保领域最为专业的“黑客”。因为逐利机制的扭曲,它既不会主动为患者省钱,更不会心疼公共资金。二是监管的放任。面对地方医院在新农合的全面沦陷,要说关系最为密切的监管部门“不知情”,这显然不是个高级的借口,唯一的理由就是行政主管部门或明或暗成了“骗保”的合谋者。报道提到,就算套取骗取资金现象严重,然而,从2006年开展新农合以来,全州无一例吊销医疗机构许可证、吊销执业医师许可证的记录。
  早在2013年,全国参加新农合人数就达8.02亿人,参合率99%。参合农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实际补偿比继续提高,其中,乡级达到近80%,县级超过60%。当此背景之下,如果公立医疗机构等失守成为骗保合谋,“保命钱”只会加速成为唐僧肉。道德自律是改变不了医院合谋者角色的,唯有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医保风险监控、常态化审计与抽检等制度,以一票否决的姿态惩戒合谋医院,新农合的美好初衷才不至于成为利欲的窟窿。   □邓海建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