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评论/读者之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保障房开工率不足是表面问题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5年10月13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


  根据住建部的数据,截至8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598万套,占年度目标任务的80%。但审计发现,部分省市存在虚报保障房开工任务的情况,其中,山西省大同市虚报2015年完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任务31054套。根据审计结果,其中10个省因前期准备不充分、配套资金到位晚等开工率不足50%(综合近日媒体报道)。
  又是虚报开工率,又是压根不准备开工,这确证了一个规律:一项改革或工程,如果有利于官员利益,必然会立刻上马,不合规定的也要违规上马;如果这项改革或工程只与公众利益有关,而无关官员利益,那必然是举步维艰,官僚阶层会采取各种方式去拖延和阻挠,让事情黄了,或者有名无实。有利则争,无利则拖,保障房建设落入了这种陷阱。
  保障房是保障那些买不起房的低收入者的,是政府在履行“有屋可居”的兜底责任——可这种责任如果不跟官员的政绩利益挂钩,他们凭什么把那些可以用来上马政绩工程、为仕途增光添彩的财政资金用来为低收入者谋福利呢?换个角度,如果官员没有专门的福利房,这些保障房是建给官员住的,你看看他们会不会有建保障房的积极性?
  前些年,有些地方为了表达建保障房的决心,规定“完不成保障房禁建办公楼”。比如,河南省政府就曾发布《关于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完不成保障房建设任务的城市一律不得兴建和购置政府办公用房。但八项规定严格了政府办公楼建设,也就是说,无论你有没有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办公楼都不能建了,所以这样的规定就成了摆设,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其实,开工率不足或虚报开工率,只是保障房问题的浅层问题。深层次的问题不解决,保障房建设即使有一个很高的开工率,也很难让人放心。如果政府缺乏保障房建设的利益驱动,即使勉强开工了,楼也会因为缺乏后续资金而烂尾。媒体经常曝光的那些烂尾楼中,保障房占了不小比例。一些地方为了凑数字蒙骗上级,玩文字游戏,出台了很多土政策,比如把违章建筑作保障房,埋下了很多隐患。
  更让人担心的是,即使开工了,即使没有烂尾,但保障房的质量实在让人担心。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保障房甚至成了低劣房的代名词。各地在中央和舆论的压力下大建保障房,但是建起来的保障房能不能安全地住人是个比较大的问题。比如,媒体曝光的湖南郴州的保障房楼房开裂、墙壁漏水,更可怕的是楼板随时可能掉下来。还有媒体曝光过武汉市汉口区最大的一个经济适用房项目,不仅楼面墙面开裂漏水,还有可怕的地基下陷——就这么一个有不少问题的工程,不仅顺利通过了质监、消防、环保等部门的验收,还得了很多奖。虽然它的价格比商品房低,但是绝不能以降低质量为代价。现在各地在各种压力下建保障房,我特别担心这一波保障房的质量。强迫他们投资建房,他们就可能偷工减料。
  如果保障房成为劣质房的代名词,开工率高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与其开工之后烂尾,与其开工后偷工减料,还不如别开工,把机制理顺了、解决了利益驱动问题再开工。
  (作者曹林,《中国青年报》评论部主任)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