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议| 新闻背景:小学、中学、大学、MBA、党校,甚至某个培训班上认识的人,都能凑一个同学聚会。黄金周里扎堆的同学聚会,让奔波其间的人们感觉五味杂陈。纷繁迥异的价值取向下,同学会呈现出种种怪现象。专家认为,应当端正价值取向,让同学聚会为人们找回初心、重拾梦想(10月8日《人民日报》)。 高亚洲:再高蹈的梦想,也不可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无论是把聚会当做一次情感上的经营,还是工具价值的获取,这都是建构于以聚会为内容的人际关系中,只要它所遵循的取向是礼、仁、义,未偏离于现代法律精神,这就是现代社会的正常活动而已。换句话说,聚会本身是没有原罪的,也无需刻意地拔高,如果因为聚会而让人产生不适的五味杂陈,或是对初心和梦想的惆怅,真正所要检讨的是,许久不再提及的梦想,为何非要等到聚会时?那些可以在面红耳赤中越辩越明的社会常识,为何要等到聚会时才去明辨?为何非要在聚会时才能找到可发泄的机会? 杨朝清:这个时代是财富时代,与财富时代相对应的心态是炫富与哭穷;这个时代是速成时代,与速成时代相对应的心态是浮躁与喧嚣;这个时代是娱乐时代,与娱乐时代相对应的心态是炒作与忽悠……这一切,在同学聚会上得到了淋淋尽致的发挥。正是有了多种不良社会心态的交织和杂糅,同学聚会才会上演“变形记”。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社会,“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道路不能单一化。只有拥有笃定的人生信仰和强大的内心世界,面对同学聚会“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才会少一份“被他人所伤”,多一份自信与从容。 乔杉:当我们讲“不忘初心”时,其实这个“初”,不仅是心理上的初,也是生理上的初。青春时光最让我们怀念,青春故事里的人最让我们牵肠。同学们由于没有什么明显的利益交集,毕竟有过一起走过的青春时光,相对容易找到情感的共鸣,这也是同学、战友和发小之情更让人怀念的原因。 同学聚会的兴起,对应着一个陌生人社会和竞争型社会人际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需求。并不否认,在纷繁迥异的价值取向下,现在的同学会也呈现出了种种诡异现象。但相对于社会,在主流上,同学聚会还是有情有爱的。同学会可能没那么简单,但也没那么复杂,至于说把同学聚会称为“新三俗”之一,可能有些过了。 陈小二:同学会变味不值得大惊小怪,毕竟长大成人的同学也都是社会中人,社会上刮北风,同学会上绝不会刮南风。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追名逐利、拥抱权力、炫耀攀比,同学会上自然会有人问你有几件貂。不过,尽管同学会有些变味,却不能阻挡同学聚会的热情,毕竟每个人对青葱岁月在心底都藏有一份眷恋。如果想让同学会变得“清风朗月”,倒不妨从同学间约法三章开始:不谈工作,只聊生活;不谈现实,只聊回忆;不讲貂儿,只谈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