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 许婉
受我国玉米产量高、库存高等因素影响,今年9月以来,玉米价格又开启了新一轮滑落。此前有传言取消玉米临储政策,但9月确定继续实施,但临储价格8年来首次出现下调。玉米市场化步步逼近。有行业人士预测,接下来几个月,东北玉米到广东港口价仍会下降约100元/吨。 自2008年玉米临储政策出台以来,收购价逐年增长,刺激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从2005年至今,我国玉米产量稳步增长,而增长的背后,并不是玉米需求量提高,而是库存的激增。中粮饲料有限公司采购管理中心能量原料部总经理王康易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目前仓储的玉米有1.5亿吨以上,约占去年国内玉米产量的70%。据央视报道,国内外玉米差价也是导致国内玉米降价的原因之一,因此进口玉米量快速增长,2009年进口玉米仅有8.4万吨,最高点在2012年达到520.7万吨。今年1-8月总计436.6万吨,同比增加173%,高进口量进一步打压国产玉米市场。 9月17日,国家继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玉米临储,价格较去年调低0.13元/斤左右,临储价约1元/斤,这是2008年政策出台后,临储价格首度出现下调,玉米价格市场化趋势明显。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晓辉也曾在第八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上表示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定价的原则。 目前中原部分玉米价格已跌破2000元/吨,再看广东玉米价格,从1月份起稳中有升,4-8月约稳定在2500元/吨,9月份降至2200元/吨左右。玉米贸易商高先生表示,产地玉米价格下跌,接下来几个月,广东玉米还会降价。因为东北玉米与中原玉米之间合理基差在80-100元/吨,实际上中原玉米到南方港口约2000元/吨,但东北玉米到港2250元左右,基差太大,中原玉米有价格优势,如果东北玉米想消化库存,就要继续降价100多元/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