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枫林霜叶胜春花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7年10月12日版次:13
|唐诗小札|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一般说,这不过是一首吟山赋水的诗。诗人在山行的途中,到了一个地方。远处的秋山可以看见一道盘旋屈曲的石径向上伸展。山顶上,白云掩映,变幻万千,还隐约看得见几家竹篱茅舍。近处,山路上有一大片枫树,鲜红的叶子像一簇簇花球似的吐出娇艳的颜色。于是诗人把车子停了下来,留恋不舍地欣赏着。
  这不能算是太了不起的景色。可是,不知道诗人是不是别有感触。这样普通的山行绝句,却以动人的、发人深思的七个字:“霜叶红于二月花”,惊动了后世的读者。
  一首好诗,往往寓意深远,蕴蓄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内容,使人读了以后,产生许多深沉的联想或想象;有时候,这种联想或想象往往还超出原作者的本来创作意图之外。这好比诗人用他的劳动建造了一座花木掩映、亭榭参差、曲径幽深的园林,人们越走进去,就越会发觉许多从外表上没有看到的景致,就越会发现里面蕴藏着的丰富内容和它在安排布置上的精细巧妙。还有,作者随手点染的几座石山,也许并不经意,而在游览的人看来,却分明是自己所熟悉的某个名山胜景,从而获得意外似的喜慰。所有这些,正是通过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并把它加以高度的集中、凝练和概括的结果。不仅一首诗是这样,有时就是一句诗,看来仅仅几个字,由于概括得更精炼,涵蕴得很丰富,也能够产生同样的效果。这里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正是这种内涵丰富、发然深思的句子的一例。
  本来,枫叶的颜色比红花显得更浓烈,是谁也感受得到的;它没有在春天和群花争艳,却在秋天呈现芳姿,这也是人们熟知的事实。可是,过去就没有诗人把这两层意思联系起来,组成诗句。有的也只是像“一声南雁已先红”或“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之类的句子而已。然而,一旦给予枫叶以花一般的气质,并且让它和春花比较起来,组成“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的警句,于是枫叶的独特性格和它赋予了的感情内容就十倍地丰富起来。如同传说中的古代炼丹术一样,拿水银和另外一些矿物结合,就炼出了光华灿烂的黄金,使人惊奇于作者高明的构思和运用的手法。因为从这句话里,我们不单看到枫叶在色彩上、性格上的特色(比花还红,比春花还耐得住秋霜的磨练),更由于这句话蕴蓄的丰富饱满,还能使我们引起生活上的联想。
  诗歌中的警句一般都具有这种特色,正如几块怪石使人看起来宛似巨峰插天一样,我们常常会把这些警句单独抽出来,拿它和社会生活想象相联系,从而形象地去说明某些社会生活现象。例如我们就常常把毛泽东诗词中的“红旗漫卷西风”、“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等名句运用到说明其他的生活事件上,使人们对于这些生活事件有着更为形象、更加亲切的理解。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也有类似的作用。例如茅盾的一部小说,就正是借用了这句诗作为它的题名的(这部小说的题名只改了一个字:《霜叶红似二月花》)。
□刘逸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