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用眼导致儿童近视高发。
南方农村报讯 针对青少年近视高发病率的严峻现状,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19年起,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到2030年实现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
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曾锦表示,青少年近视呈低龄化,主要与不良用眼习惯有关。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做屈光检查,发现屈光不正尽早干预。
近视低龄化明显
5岁男孩李晓(化名)在幼儿园体检时,医生发现他视力有问题,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眼科进一步检查。
右眼900度近视伴300度散光,矫正视力0.03;左眼散光100度,矫正视力0.5!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医学验光的结果着实吓坏了李晓妈妈。经医生诊断,李晓双眼弱视,双眼屈光不正。
“以前近视配眼镜的多是高年级学生,现在很多6、7岁的孩子,甚至幼儿园小朋友,早早就患上近视,且就诊时度数已经很高了。”从事眼科临床多年的曾锦主任发现,近视低龄化,除了部分是遗传因素,更多的是用眼习惯的问题,包括家长手机/Ipad哄娃、“视频喂饭”(开着视频哄孩子吃饭),孩子过早接触电子设备;加上教育环境的影响,包括长时间埋头学习、学琴等,容易诱发近视。
据了解,10岁以下儿童一般都有远视储备,眼轴比较短,随着发育,9-10岁基本达到正视化。如果用眼过度,导致眼轴发育过快,正视化提前,就会患上近视。尤其10岁以前近视的,度数发展更快。
个体化验光配镜
按照治疗常规,因李晓右眼近视度数高,予验配右眼的RGP(硬性角膜接触镜),左眼则佩戴普通框架眼镜,同时辅以双眼视功能训练。经过两年的积极治疗和定期随访,李晓的视力明显改善,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1.0。
曾锦主任介绍,对于高度近视和散光的患者,RGP相对框架眼镜矫正效果更好,并有一定的塑形作用,可帮助提高视力。而对于白天不愿意戴镜、600度近视以下人群,可以选择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晚上佩戴)。临床观察,单纯用眼负荷重引起的青少年近视,角膜塑形镜塑形效果好,一般佩戴2年能恢复较理想的裸眼视力。
对于同时合并有视功能缺损、眼位不好的屈光不正者,如近视性弱视,除了配镜矫正视力,还要同时接受视功能训练。曾锦主任指出,随着眼科设备的不断发展,视光学检查越来越精细,可以较早发现孩子视力缺陷的具体原因,从而进行针对性训练,挽救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