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 今年30岁的芳芳自半年前开始失眠,不仅日常工作大受影响,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近日,芳芳来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传统医学门诊求治,接受了1个月的“懒针”治疗后,做梦次数明显减少了,睡眠质量提高了不少。
省二医传统医学门诊周辛博士介绍,懒针是该门诊姬长锁主任综合总结各种针刺流派简化的一种针刺方法,与传统针灸相比,懒针对穴位定位不那么严格,主要讲究层次、方向、信息能量等参数。因为简便易行,因此被称为懒针。
“懒针”改善睡眠质量
芳芳自半年前开始就天天噩梦,每晚醒来两三次,每天工作压力大,还没个好觉睡,精神和体力直线下降。“每天起床都感到身体很疲劳,浑身没力气,半年发烧了两次,整个人都不好了。”芳芳说。
在朋友介绍下,芳芳到省二医传统医学门诊求治,被诊断为慢性失眠症伴焦虑状态,通过一个疗程的“懒针”治疗,她做梦次数明显减少了,睡眠质量提高了不少。
懒针主要选择皮下浅层埋线和腹针,痛苦也比较小。周辛介绍,在按压痛点旁进行懒针皮下浅层埋线,每周一次,一个疗程四次,进行一两个疗程治疗,加上中药调理,大部分患者的失眠都有改善。”
为何“懒针”这么神奇?在为芳芳查体时,按压她的脊柱发现胸椎部分节段出现异常疼痛,这种疼痛或不适可能是脊柱相应节段出现了问题,继而引起交感神经功能失常,再进一步引起了整个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如失眠、心慌、心悸等症状。而懒针可以放松脊柱旁边的软组织,减轻神经压迫及干扰,调节睡眠。
偶发失眠可自我调整
周辛介绍,失眠患者可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醒后难以再睡,又或睡眠轻浅、夜梦繁多。这些都会使人白天感觉身体疲倦、精神萎靡、情绪低落、影响工作和生活。如果积极调整和治疗,这些症状会随着睡眠的改善而消失。如果不加以调整,长期失眠还可能导致免疫功能失调、诱发或加重心脏病、高血压病等身体疾病和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周辛建议,如果是短期偶发的失眠可以试着自我调整。根据体质不同,失眠者一般可分为抑郁及焦虑状态下的失眠。抑郁状态时可多去接触“阳性”事物,如晒太阳、运动、食用温性食物。焦虑状态时可食用酸性、凉性食物,如水果、酸奶等,或者缓慢深长的逆腹式呼吸。
“当每周失眠超过3次,或持续3个月以上,已经影响到了生活,通过各种促睡眠办法都无效时,就要考虑接受医生的帮助了。”周辛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