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千亿猪企牧原布局广东市场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11月17日版次:11

  牧原布局在广东雷州的生猪养殖基地。

  南方农村报记者 黄海洋 黄楚璇

  现代社会日益科技化,随着5G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中数字化应用程度越来越高。以养殖行业为例,近年来,现代化养殖技术不断迭代,尤其是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引领着行业转型升级。
  而餐桌猪肉事关民生,生猪养殖更是关系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不断发挥自身优势,紧抓市场机遇,扩大生产规模,2020年初在雷州半岛成立了广东湛江雷州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牧原广东区负责人表示,雷州子公司是牧原布局广东的第一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并采用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手段进行生猪养殖,全力探索形成牧原在广东可复制可推广的养殖模式。
  相关数据统计,牧原的生猪产业已发展布局到全国23省(区)93市197县,2019年出栏生猪1025万头,2020年预计全年出栏1750-2000万头,截至10月底,已出栏生猪1339万头。
智能化、专业化养猪
促进产业高效发展

  牧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非洲猪瘟带来了挑战,倒逼养猪行业转型升级,牧原不等不靠,强力推进智能化生产,用创新驱动企业发展。
  为做好对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保障生物安全,公司将猪舍升级为“防病、防臭、防猪瘟”的新型“三防猪舍”,将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设备与软件技术,应用到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智能化养殖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为无人值守养猪奠定基础;大数据平台实现实时监测猪舍内部、实现自动饲喂、大型饲料管链运输,实现养猪从工业化、自动化、到智能化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畜接触,提升猪群健康管理水平,生产更高品质的猪肉食品。
全产业链自养模式
保障食品安全

  牧原大规模一体化养殖模式的应用,实现了从源头原料采购、饲料生产到商品猪饲养、屠宰加工等全过程的控制,形成了可知、可控、可追溯的闭合生产系统。同时,通过不断加强生猪饲养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品质管理,将生猪养殖各个生产环节置于可控状态,确保每一头出栏生猪都符合食品安全质量标准。目前,牧原已建立起完善的生猪批次追溯体系,为产品质量提供了有效保障,通过GFSI(全球食品安全倡议)认可的FSSC22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及国内首家养猪企业GLOBAL GAP标准认证。
  广东的市场容量和发展空间很大,广东湛江雷州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的成立,是牧原布局南方市场的重要战略举措。据悉,牧原规划在雷州建设包括生猪养殖场及配套饲料厂、无害化处理厂、屠宰厂及消毒站等在内的生猪产业一体化项目,实现在当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项目完全投产后,可年出栏300万头生猪,为雷州市本地提供近5000个就业岗位,同时带动运输、粮食、地方材料等二三级产业的繁荣发展。”相关负责人介绍。雷州市市长黄廉东表示,欢迎牧原落户雷州,期待牧原雷州项目能为雷州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注入新动力。

 链 接
  广东是生猪生产和猪肉消费大省,2018年出栏生猪约3700万头,自给率只有约65%,每年需从省外调入生猪1000多万头以满足市场供给。根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官网透露的信息,2019年受非洲猪瘟及环保限养影响,广东全年生猪产能大幅下降,出栏总量降至2940.2万头,为近五年最低水平,较2018年减少817.2万头,猪肉供给量相应下降至221.9万吨,同比下降21.2%。为此,2020年年初广东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猪家禽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生猪出栏量保持在3300万头以上、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
  记者根据大集团的公告不完全统计,2019年1月以来,大集团在广东各地公布的养猪项目,总产能超过1700万头,已经超过广东全省出栏目标的一半。其中包括温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京基智农、正大集团、四川德康、双胞胎等大企业。唐人神董事、董事会秘书孙双胜也曾公开透露,公司下一步重点在广东布局生猪养殖,供应广东市场。而此前牧原股份实际控制的上百家养猪业务相关的子公司中,没有一家位于广东,雷州子公司是牧原布局广东的第一站。由此可见,广东的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牧原布局在广东雷州的生猪养殖基地。

下一篇:猪肉进口7个月增速超10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