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4版: 2021全国两会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织密养老育幼服务网
代表委员热议民生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3月09日
版次:
04
脱贫摘帽之后,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上如何乘势而上,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两会现场,代表委员在发言碰撞中凝聚共识。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下村‘两委’干部的重中之重。”全国人大代表、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营下村党支部书记李金东介绍,目前,村里正在抓紧推进建设“百里花溪”碧道、升级改造乡村道路、美化村民文化广场等多个民生项目,力求进一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同样关键。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李心将视角关注到农村基层防控的最前哨——村卫生室。“随着城镇化推进,村卫生室建设水平提升的同时,也面临村医人才总体短缺、硬件设施条件薄弱等问题,不能充分满足农民的就近就医需求。”对此,李心建议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大力推行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发挥乡镇卫生院带动作用,有序恢复村卫生室开展区域内老年病、常见病的药物处方、配药等功能。”
在全国人大代表、河源市连平县顺意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舒雯看来,只有农村产业不断发展,农民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因此农村要因地制宜,建立有特色、有竞争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通过壮大村级产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让农民多增收、有奔头,才能切切实实地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要致富,先修路。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镇中和电站运行工韦庆兰认为,乡村振兴,离不开交通振兴,建议借助广清接合片区平台、广州都市圈及广清一体化战略,推进高铁、高速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保留传统纸质凭证
上有老下有小是绝大多数家庭面对的责任。如何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代表委员建议,要继续完善政策,提供多元化、精准化服务,筑牢养老育幼服务网。
对于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炼油三部工艺主管丁明认为要在制度设置、服务配置、产品设计上考虑老年人群体的实际和需要,他建议在办事和出行上职能部门应保留传统的纸质凭证,专设老年人服务通道,保留人工服务;各级医院应在需要使用手机支付或提供健康码的环节,设置专门服务于老年人的就医引导员;消费上要全面开展拒收现金集中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同时将智能技术和产品的适老化作为重要研发方向。
既要让老人安享晚年,也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全国人大代表、茂名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李兰呼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群体的关爱保障,支持社工参与村(社区)青少年关爱保护工作,以“社工+村(居)委干部+志愿者”的模式,打造多方联动的关爱服务体系。“建议以村(社区)为站点,由经过专业培训、熟悉青少年身心特点的专业社工,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和服务。”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全国政协委员刘冠贤表示,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跟上,“建议由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卫生健康部门等与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同时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和激励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室全覆盖。”
□据《南方日报》报道
上一篇:
“用活点状用地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
上一篇:
“用活点状用地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