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粤部分地区春耕依赖打井灌溉

降雨少,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户盼水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4月10日版次:03

  揭西县凤江镇鸿新村的耕地,灌溉沟渠杂草丛生。

  南方农村报记者 袁瀚 杨俊鹏

  “昨天下了雨,雨不大,土壤湿润了两三公分。”4月9日,韶关南雄市乌迳镇长龙村村民钟金洲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正值春耕,今年降雨少,灌溉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下了雨,有利于耕种。”
  南方农村报记者3月中下旬在揭阳市揭西县、韶关南雄市等地调研发现,去年10月以来,广东平均降雨偏少34%,其中粤东地区降雨比常年偏少六七成,加之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局部地方出现旱情。
  据气象部门3月31日统计,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六省(区)中旱以上面积达到74.9万平方公里,重旱以上达28.9万平方公里,其中特旱8.5万平方公里。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指出,广东东部气象干旱露头并发展。
不足一个月已花费2000元
  3月下旬,在揭阳市揭西县凤江镇鸿新村,记者发现部分灌溉沟渠水源干涸,因使用年限较久,沟渠破损程度较高,渠被碎砖石和杂草堵住,蓄水能力差。
  农户侯玩庄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降雨少,加上灌溉设施不给力,她不得不自己掏钱打井,抽地下水灌溉。“最近一两年下雨偏少,春耕找水是个大问题,上游的灌溉水源没水,只能由我们自己打地下水。”
  侯玩庄耕作50亩地,她计算了抽取地下水所花的费用:去年底在水渠周围打通水井,安装了抽水设备,所费约1万元;今年春耕布田(指插秧)抽地下水灌溉,电费、柴油费等加起来,不到一个月时间,已花费2000元。
  南雄市乌迳镇长龙村长龙圩村小组约260亩耕地,近200亩耕地用水依赖抽水机抽水。钟金洲是村小组长,他介绍,该村小组主要种植水稻与黄烟,村里有4个用于蓄水的水塘,每个约2亩大,近200亩耕地主要依靠其中2个水塘灌溉。但近年雨水偏少,2个水塘,其中一个已干涸,另一个仅有少量存水。
  长龙圩村小组村民黄东洋、叶秀凤夫妇种植5亩地,有3亩地主要依靠水塘灌溉。夫妇俩说,去年下半年雨水少,导致晚稻欠收,“原本亩产800斤,可因为缺水,亩产不到600斤”。
基础水利设施年久失修
  “近两年镇上的旱情比较严重。”揭西县凤江镇农办主任李旭明介绍,该镇是全县最大的平原区,也是粮食主产区,“现在灌溉主要靠农民打地下水”。
  据介绍,凤江镇主要灌溉水源来自瓠杓岭引榕灌区,距离水源较远,多数耕地是典型的“水尾田”。“灌溉完上游的村庄后,剩下的水量不大,下游村庄很难覆盖到。为了保障春耕,目前已尽量加大放水量。”李旭明说。
  “基础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揭西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早年将部分灌溉水利改造为发电水利,部分原本用于灌溉的山塘水库被用于养殖,所以导致现在种植缺水。此外,他称,农业农村局只能负责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和维护,对于水利部门负责的基础水利设施并无管理职能,“基础水利不完善,灌溉问题始终难彻底解决”。
水利救灾资金已下达
  南方农村报记者在粤东地区走访发现,受天气影响,多个水库存水量告急。揭阳市揭东区翁内水库的总库容为900多万立方米,目前剩余水量不到四分之一,仅有260多万立方米;位于翁内水库上游的双坑水库,还剩下100多万立方米,仅占总库容的八分之一;蛮头山水库见底,作为备用的世德堂水库有效水量基本耗光。
  汕头市多个水库存水量也不乐观。如位于潮南区、库容量近3000万立方米的秋风水库,现有储水量仅有700多万立方米,仅占库容的四分之一。
  据悉,财政部会同水利部、农业农村部于3月30日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12亿元,其中安排水利救灾资金2亿元,用于支持浙江、云南、广东等6省(区)做好临时抗旱水源建设、添置提运水设备,增强抗旱保障能力,解决因旱饮水困难。
  揭西县凤江镇鸿新村的耕地,灌溉沟渠杂草丛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