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3版: 民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广东为何出现旱情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4月10日
版次:
03
4月6日傍晚,广州官宣入夏,刷新历史最早纪录。且今年清明不但没有雨纷纷,各地还挂满了森林火险预警。1月至今,广东各地平均降水量较历史同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
降雨偏少
天气干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水量、蒸发、蓄水调水能力等因素。
广东从去年入冬开始,就面临气温高、降雨少的干旱问题。至今该情况已持续6个月。3月广州市平均月雨量33.2毫米,较近十年同期偏少73.9%。今年3月,上川岛雨量只有2.6毫米,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上川岛是江门台山的一个海岛,沿海降雨如此少的情况并不多见。
放眼全省,去年10月开始,每月都降雨偏少,且均低于历史同期降水量。
高温持续
伴随全省范围内降雨偏少出现的,是高温。
3月,广东平均气温20.5℃,较历史同期(17.6℃)偏高2.9℃。这是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3月的最高气温。其中,佛山、中山、汕头等49个县(市)3月平均气温破了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纪录。
比如,广州已于3月26日入夏,打破了广州站的最早入夏历史纪录(2018年3月29日)。另外,包括中山、汕尾、云浮等地都相比往年提前入夏。一边是水少了,另一边高温加速蒸发,广东这只“鸡腿”越蒸越干。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广东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导致干旱缺水时常发生。”北江流域马口水文站站长钟红伟说。
因为广东的降水不仅仅集中在汛期(4月至9月),其实每个月内不同时间的降水量值波动都很大。而且在空间分布方面,西江水量虽然是东江的约10倍,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2.1%左右。东江却以全省18%的水资源总量,支撑着28%的人口用水和48%的GDP。
据广东省水文局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广东江河水流量呈现严重偏少状态。
3月中旬,北江、东江和韩江流域下游的水文控制站平均流量比多年同期分别偏少了61%、34%和68%。3月21日,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为121.5亿立方米,与3月11日相比减少了5.1亿立方米。
去冬今春,韩江流域遭遇60年来严重干旱。此时,蓄水调水显得尤为关键。
等汛期及台风季解渴
从7日夜间开始,随着北方弱冷空气南下,全省多地降雨,暂时缓解全省的干旱情况。但此时的雨水还是治标不治本,真正的“解渴”还得等到汛期以及台风季。
根据广东汛前准备工作会议作出的研判,今年广东开汛将偏晚,前汛期局部可能旱涝急转,后期台风偏多、初台偏早。由于入汛晚,全省旱情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并且在今年前汛期4-6月全省大部分地区降雨还将偏少两成左右。
另外,广东正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韩江高陂水利枢纽、韩江榕江练江三江水系连通、引韩济饶供水、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长期困扰广东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将有望得到改善。
□南方农村报综合报道
上一篇:
粤东水库见底 多地用水“停三供三”
下一篇:
上一篇:
粤东水库见底 多地用水“停三供三”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