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8版: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粮食类)深调研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广东丝苗米产业园精心描绘三产融合画卷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5月04日
版次:
08
日前,在连南县稻鱼茶现代农业产业园(下称“稻鱼茶产业园”)的直播间,网红带货,丝苗米、香菇、笋干等优质特色农产品通过直播到达消费者手中。
广东立足丝苗米特色产业,通过数字赋能,延伸产业链,以“补链”“强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丝苗米产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大步伐向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迈进。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迎
融出高效益
丝苗米产业作为广东省具有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的产业,正不断融入加工制造、服务销售、文旅结合等,实现价值提升。
延绵起伏的梯田顺势而下,成群鸭子悠然自得。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丝苗米产业园内的欧家梯田稻文化旅游基地占地6000余亩,采用“稻鸭共作”“稻鱼互作”生态种养模式,不仅绿色环保,禾花鱼还带来了150~200元/亩增收,目前已获评中国十大最美梯田、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
惠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稻鱼立体种养示范基地,集种植生产、生物防控、观光休闲一体。2019年综合产值达11490元/亩,比传统水稻生产亩均增值7842元。此外,该产业园依托稻米产业文化打造综合型示范性农业基地,已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农业+旅游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近年来,广东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三产融合,不仅形成了省、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产业园建设也正在实现向涉及生产、加工、流通、休闲观光等多个环节方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受益。
开辟新模式
记者调研发现,广东大部分粮食产业园处于夯实一产、做强二产、布局三产的阶段。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多样化。
直播带货模式快速兴起,让农产品销售加速形成线上线下市场并存的形态格局。稻鱼茶产业园、汕头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等均设有直播间,为农民直播带货提供更大平台。“农业+互联网”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为融合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加速推进精深加工。稻鱼茶产业园的实施主体购置现代化等设备,完善碾米、精米等生产工艺,打造县域最大规模的优质大米生产线。建成后,成品仓库将达1万吨,原粮储存仓库容将达3万吨。
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依托生态米、稻田鱼、大叶茶的“稻鱼茶”文化,连南县自2014年起举办首届“稻田鱼文化节”,通过“稻田鱼+旅游”模式带动稻田鱼养殖业发展。广州市增城区丝苗米产业园创新“稻-渔-花/果”稻田立体种养模式,实现稻田变公园,农田变学园特色经营模式。稻田产值翻翻,由原先的3000~4000元/亩增长至10000元/亩。
拓展新路径
当前,产业园建设以农业为基础,正逐步延长产业链、拓宽价值链,乡村发展呈现着新业态、新模式。
生产+加工+科技、农业+旅游等模式正随着产业园建设发展逐步创新,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加速聚集,形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有力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同时,产业融合还面临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文明传承等诸多挑战。
谈及广东丝苗米产业融合的未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专家谈再红建议,以优质丝苗米生产为基础,围绕“米”字主题做长产业链。在旅游服务产品开发方面,重点做好稻田生态景观、休闲娱乐与农事体验活动,并开发加工产品、打造品牌化商品,挖掘稻米文化,讲好丝苗米故事。
谈再红评价,同时要兼顾保障粮食安全。例如,稻鱼种养模式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稻田立体农业模式,但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稻田种养模式应该以水稻生产为主,沟坑占比不超过总种养面积的10%。
上一篇:
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守住广东“米袋子”
下一篇:
上一篇:
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守住广东“米袋子”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