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校外培训”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7月27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覆盖义务教育全流程,内容极其详尽,包括机构资格审批、上市融资、超前超纲教学、教育收费、未成年人学校保护、暑期托管、课后服务等诸多内容。(7月24日新华社)
@李洁琼:校外培训热无法降温,家长的“望子成龙”是重要原因,但从某种程度上也折射着家长对校内教育投入不足的隐忧。整治校外培训乱象,扑灭“虚火”,还需从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提高校内教学质量以及丰富课后教育等方面入手,满足家长、学生对教育的现实需求,同时家长们要建立正确的成才观,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施压、拔苗助长。
@白晶晶:教育负担过重,由此衍生的“不敢生”“养不起”情绪,一度传导到生育、养育环节,甚至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国之大计产生负面影响。裹挟其中的学生和家长,没了休息,只有刷题;没了童年,只有学习。甚至有些孩子被补课透支了身体,深陷抑郁焦虑情绪,丧失成长动力。个别地方,教育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某些校外培训机构,失了教育初心,只想着资本逐利。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这个“强”,绝不是指代分数强,而是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如果教培乱象不除,假期都被课外班挤占,孩子拿什么时间探索世界、拓展视野?小小年纪,青少年就如同幼鸟被束缚双翼,未来如何展翅?何以翱翔?
@孔德淇:落实“双减”、规范校外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明确各自的责任和边界,协同推进、共同治理。比如,政府要承担起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在统筹考虑教师工作强度和应有报酬的基础上,支持学校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课后活动。家长负有言传身教的责任,应提升育人素质和能力,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学校也要积极组织家长会、家长学校,密切与家长联系,形成良好的家校沟通互动模式,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状况,更新育儿观念。
也要看到,仅仅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不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仍沿用单一的考试选拔标准,家长们的焦虑就无法消除,甚至会滋长后者请私教,或送孩子到地下培训机构等更隐蔽的培训乱象。这也是在落实“双减”措施时必须正视的问题。是故,在禁止校外学科培训机构资本化运作后,应疏导家长的培训焦虑,推进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系统性发力,真正让义务教育回到知识启蒙、发展兴趣、拓展素质的原点。如此,也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学科类培训的资本化逐利倾向。
上一篇:
将以工代赈打造成乡村建设利器
下一篇:
小小“救命文档”里的大写中国
上一篇:
将以工代赈打造成乡村建设利器
下一篇:
小小“救命文档”里的大写中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