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做好金融教育,助乡村振兴一臂之力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5月31日
版次:
02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特别强调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出推动金融素养教育纳入农村义务教育。据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显示,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为66.81。从城乡维度看,农村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低于城镇地区3.45分,其中金融知识方面的差异最大。
在传统视角下,农村与金融关系并不密切,风尘仆仆的农民实在难与光鲜的金融从业者联系起来。这一局面的成因很多,比如,农民过去对金融需求不大,小农经济可以脱离金融服务;再比如,传统金融机构忽视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性,许多信用社、银行不具有进行农村金融知识普及的主动性。即使进行农村金融知识普及,也多在周边地区进行,下乡进户的宣传频率少,宣传范围很受限,许多农户难以了解关乎切身利益的金融信息和政策。
在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强力开展时,农民的金融知识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就会形成两个后果。首先,随着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金融电信诈骗方式层出不穷,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遭受极大威胁,特别是在面对各类新型金融诈骗活动防范意识不足、防范知识薄弱的农村群众,成为受骗的重灾区。此时,对农民进行相关金融知识的培训,可以避免他们掉入陷阱。
其次,对于现代农业来说,金融早已变成必备工具,二者是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农业产业化从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有效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会促进农村金融内部运行机制的完善与创新,也能够不断促使农村金融机构整体服务质量的显著提升。当今语境下,金融下乡不再是扶贫,而是开掘新的机遇。
2021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多次提及要发挥金融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加大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今年,金融服务首次被单列在中央一号文件中。然而,目前这种形式单一、缺少趣味性的宣传,容易使农民产生厌倦心理,降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此外,这些宣传形式局限在面对面地进行知识灌输,持续时间短,受众面也比较小,宣传教育效果有效,成为制约农村金融知识水平提高的阻碍之一。
青壮年是农村生活和经济的主力军,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上代人要强,宣传人群要侧重于这部分人。针对只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群,宣传重点在金融基础知识,侧重基本概念的解释、常用金融词汇的普及,而针对高中及以上人群,主要侧重新兴知识的普及以及最新金融动态的分析与探讨。
针对农村居民金融法律意识较差的现状,自我保护的权益意识较差,宣传过程中也要加强有关金融法律知识的内容,比如防止借贷纠纷的措施、有关农村的最新政策措施等,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也可以培训一部分金融知识水平较高的农民,让他们深入农村成为宣传员,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知识普及,帮助居民树立金融意识。
总之,在农村普及金融知识,必须认真研究对策,在关键人群身上下功夫,在方法上要勇于创新,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杨潇,金融从业者)
上一篇:
下一篇:
“自建房”
上一篇:
下一篇:
“自建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