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甘肃发出种子专列缓解运输难题

《多地区种子运输受阻值得关注》后续报道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11月17日版次:07

  一辆载有3000吨优质玉米种子的专列从甘肃发往吉林。 央广网图片

  南方农村报记者 叶凤林 张植宏
钟海芳

  11月14日,一列载有3000吨优质玉米种子的专列驶出甘肃张掖铁路货场,预计7天后到达吉林省太平川站,这是今年甘肃省发出的首趟玉米种子专列。
  近日来,甘肃、新疆等部分涉疫地区种子生产停摆、调运不畅等问题受到公众关切。“这几天种子运输有所好转,不过车辆仍然难找。”甘肃、新疆当地企业反馈,目前,新疆约30%多的玉米种子已调运出去;甘肃张掖累计调运量约占总产量19%,酒泉调出50%左右,武威调出13%左右。按照往年,到11月底应该已全部发运出去。
跨省运输逐步畅通
  全国6亿多亩玉米,有78%的种子来自甘肃和新疆两地。蔬菜种子则一半来自甘肃酒泉。
  因疫情影响,今年玉米和瓜菜种子的生产、加工、运输成了“老大难”问题。据了解,甘肃、新疆生产的玉米种子绝大部分调运至全国各地,超过70%的种子调运主要通过公路运输。粗略估计,目前甘肃张掖仍有约4成杂交玉米种子没有完成加工,8成左右没有调运出去;新疆超过60%玉米种子尚未调出。
  不过,各方正在协调解决问题,情况有所好转。“受疫情影响,公路运输受阻,我们公司用作生产的玉米种不能按期发货,从一定程度影响了种植户的收入。铁路部门及时伸出援手,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
  为了加快种子运输进度,甘肃积极与公路、铁路和疫情防控部门等协调沟通,建立种子调运协调机制,争取为种子收购人员、作业机械、运输车辆提供绿色通道。酒泉市某企业负责人表示,各级政府对种子行业给了充分协调帮助,近期的种子走货量较之前顺利。
种子鉴定、南繁有起色
  “种子收回来后,最急的就是纯度、发芽率等相关鉴定工作。鉴定需要去吐鲁番跨区进行。”新疆昌吉一制种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由于疫情影响,跨区行动十分困难,他和州内其它种子企业报备需求,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与昌吉州政府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沟通吐鲁番当地政府、农业农村部门和防疫办等相关单位,为有需求的种子企业、单位提供跨区证明。
  “现在,昌吉州内有需求的种子企业和单位,都陆续去了吐鲁番开展鉴定工作,大部分已经返回昌吉。这一次,真的多亏各单位的积极协调。”该负责人说。
  种子问题不能松懈。事实上,早在9月底10月初的时候,新疆就专门成立了督导组,在各地州协调帮助种子生产加工。
  昌吉一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稳产保供,新疆成立了工作指挥部,厅级领导带队组成12个工作指导组,在14个地(州市)实地指导,协调解决疫情下种子生产加工与运输等各项农业生产难题。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有关部门长期在一线实地指导工作,解决了近百个种子方面的工作诉求。
  11月9日,随着一架从新疆飞往海南的航班起飞,60多名育种家,以及大批用于科研生产的育种材料终于如愿抵达海南。这是昌吉州政府牵头,多方协调排除万难组织的一次包机,将有助于南繁种子科研工作的开展。
卡点仍在外运滞后
  现在正是种子销售的季节。往年,西北的种子已经销往海南、山东、四川、云南、浙江等地,甚至远销海外,但今年走得特别艰难。
  甘肃的杂交玉米和瓜菜种子已收获入库,但加工发运还是缓慢。新疆玉米种子货运车辆调度困难,瓜菜种子物流不通。
  “新疆销售瓜菜种子基本靠物流,”新疆一种子企业负责人表示,运输是目前最大的难题,“很多地区正是种植的关键时期,现在种子过不去,农业部门正在积极协调。”
  新疆伊犁某种子企业有6万多亩玉米制种基地,产出的种子大部分需要运回内地进行加工、分包,因疫情影响,前期制种收获、加工虽然基本正常,但目前铁路和物流有难度,种子出去只能依靠公路运输。
  该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的出货进度在20%左右,往年现在应该是40%。“希望能够有更多发货车辆。”
  一辆载有3000吨优质玉米种子的专列从甘肃发往吉林。  央广网图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