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岂能任由耕地“红线”变“虚线”?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4月20日版次:02
  2022年10月至11月,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耕地保护和矿产资源实地督察,发现了一些违法违规问题。针对督察发现的突出问题,经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授权,近期,派驻地方的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对部分违法违规严重的地市政府进行约谈。
  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持续新增、矿产资源保护监管仍不到位……近一周内,至少9个地市政府因为上述问题被约谈。如西安督察局指出,咸阳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总量较大,在陕西各市中排序靠前,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未得到有效遏制,补充耕地项目新增耕地数量不实问题突出,对为实施项目建设推填土及堆放压占、挖沙取土等违法占用、破坏耕地问题制止不力,存在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以往督察发现问题未整改面积大。
  当前存在的耕地问题,背后成因较为复杂。比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城市扩张用地等需求大大增加,挤占了耕地红线。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的乱象在各地也较为普遍,不仅是乱占耕地建房,还有私占、抢占土地用于建造苗圃、鱼塘等,还有豪华墓园、化工厂等占用耕地资源……这些行为让耕地红线遭到肆意践踏,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危害了粮食安全。
  而近年来,国家重视农村发展,让广大农村成了创业“乐土”,社会资本看到有利可图,纷纷进入农村,但一些工商资本下乡对乡村振兴来说却有害无益,农村成了他们大捞一把的“乐土”,但却是以损害农民利益、阻碍农村发展为代价。比如有的工商资本下乡之后,以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名义跑马圈地,结果却变相搞房地产开发;下乡资本以追逐利益为目的,而种粮的收益较小,不如种植一些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作物,这让农村“非粮化”现象严重,不少企业与大户擅自将农田“非粮化”,改成养殖场、花木基地、农家乐、私人会所等,甚至搞工商项目开发,这造成主粮种植面积大幅下降,粮食安全、“18亿亩耕地红线”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是14亿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底线,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不能让耕地问题侵蚀了耕地红线。从此次督察来看,一些地方政府没能“守土有责”,尽好保护耕地红线的责任,反倒在盲目发展的冲动下,非法批地、违法征地。
  对这些非法批地、违法征地的地方政府进行约谈,进行问责、亮剑,才能更好倒逼责任落实,倒逼“守土有责”。对于乱占耕地建房等侵犯耕地红线的不法行为,要能零容忍,要加大惩治力度,坚决捍卫好耕地红线。同时,也要严格耕地数量管控,化解用地利益冲突,要强化耕地质量建设,针对耕地“非粮化”,要创新激励措施。比如要用好经济手段,如完善农业价格和补贴政策等,让农民种粮多得利,来防止耕地“非粮化”;要保障农民合理的宅基地需求,做好乡村规划,这有利于根治乱占耕地乱象。通过打防结合、疏堵结合,拧紧责任链条,才能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
(作者戴先任,时评人)

下一篇:“侵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