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4版: 重点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6天约谈9地市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4月20日
版次:
04
各地都在探索撂荒地整治和土地非粮化治理新模式。 新华社图片
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持续新增、矿产资源保护监管仍不到位……近一周内,至少9个地市政府因为上述问题被约谈。
2022年10月至11月,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耕地保护和矿产资源实地督察,发现了一些违法违规问题。针对督察发现的突出问题,经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授权,近期,派驻地方的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对部分违法违规严重的地市政府进行约谈。
4月12日,沈阳督察局约谈辽宁省朝阳市、济南督察局约谈山东省烟台市。
4月13日,上海督察局约谈福建省宁德市、武汉督察局约谈贵州省毕节市。
4月14日,西安督察局约谈陕西咸阳、甘肃定西两市。
4月17日,南京督察局约谈江西省九江市。同日,北京督察局约谈河北邢台、山西晋中两市。
这些地方被点名,因问题总量大、排序靠前。
上海督察局指出,综合督察发现问题的性质、数量和面积及自然资源部监管成果和福建省自查情况来看,宁德市违法违规问题情况较为突出,“零容忍”遏制新增违法用地问题不到位,存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情况,主要表现为耕地“非农化”、补充耕地项目选址忽视生态保护、工程建设项目等涉及砂石资源违规处置等。
武汉督察局在约谈会上通报,毕节市土地和矿产方面违法违规问题总量较大、排序靠前,主要表现为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持续新增;旅游产业类项目违法用地类型多、分布广;矿产资源执法监管不力,非法开采砂石土矿等问题严重;违规设置竞买人限制条件等违反竞争性出让要求出让矿业权的问题较多等。
西安督察局指出,咸阳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总量较大,在陕西各市中排序靠前,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未得到有效遏制,补充耕地项目新增耕地数量不实问题突出,对为实施项目建设推填土及堆放压占、挖沙取土等违法占用、破坏耕地问题制止不力,存在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以往督察发现问题未整改面积大。
根据自然资源部网站消息,2月16日,2023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工作会议召开。据了解,自然资源督察机构成立以来,在严守耕地红线、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整治自然资源领域突出问题,以及推动自然资源领域重大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轮各地约谈会上,不少地方政府负责人在约谈会上对督察整改结果落实做出表态和行动部署。
辽宁省政府要求,朝阳市要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全力以赴完成整改工作;省自然资源厅要加强监督指导,保证整改的质量和进度,及时报送整改结果。
此外,派驻地方的自然资源督察机构还将追踪约谈城市整改情况。
上海督察局将持续加大督察力度,对被约谈的宁德市将开展督导核查,对整改查处不力、进展缓慢的严肃督促纠正,并按照自然资源督察执法与纪检监察贯通机制要求,进行移交移送,推动相关领域问题整改,督促落实责任追究。
南京督察局表示,对被约谈的九江市将密切跟踪整改进展,开展督导核查,推动整改措施落地见效。 □南方农村报综合报道
| 相关新闻 |
自然资源部通报67个耕地违法违规问题
有地方顶风违法违规
自然资源部在日前公开通报2022年耕地保护督察发现的67个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关于地方党委政府及部门非法批地、违法征地,以及主导推动违法占地、监管不力问题的案例多达34个。
对267个市开展督察
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办公室负责人指出,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一项长期任务。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2022年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开展了耕地保护督察,在省级层面督察基础上,下沉到267个市、1624个县开展实地核查。
督察发现,部分地方耕地保护意识仍不到位,一些市县党委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及有关部门监管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督察发现一批违法违规问题,此次通报的67个问题就是其中的重大典型。
上述负责人介绍,虽然国家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但从督察情况来看,依然有地方顶风违法违规,这67个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多为市县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耕地保护责任不落实,违法违规决策、违法审批主导推动,不履行监管职责、不严格执法;违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大,违法违规性质恶劣;对督察指出问题整改不力,甚至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
做到“既查处事,也查处人”
侵占耕地挖湖造景和超标准建设绿化带、绿色通道问题13个。主要是一些市县政府对生态建设、环境治理与耕地保护缺乏有效规划统筹,在实施河湖治理、景观公园等工程项目时,未对耕地保护、规范用地作出要求,忽视用地监管,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缺位;一些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挖湖造景问题失管失察,默许纵容,甚至违规主导推动;没有根据资源禀赋科学统筹确定绿化造林目标和位置,一些市县政府甚至主导推动违规占用耕地实施生态绿化项目建设。
一些市县党委政府及部门非法批地、违法征地,以及主导推动违法占地、监督不力问题,共有34个,占了此次通报的一半。督察发现,一些市县党委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及相关部门监管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甚至非法批地、违法征地,以及主导推动违法占地、监督不力,违法违规冲击耕地红线,若任由其蔓延发展将危害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依法依规依纪严肃整改查处,做到“既查处事,也查处人”。
地方政府整改主体责任不力
补充耕地数量不实、弄虚作假问题,共有12个。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不断规范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推出了向全社会公开补充耕地信息、建立补充耕地全程监管机制等一系列举措,确保补充耕地真实、准确、可靠。但从督察情况来看,一些地方补充耕地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审核把关不严,补充耕地数量不实甚至弄虚作假的问题依然存在。
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共有5个。永久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也是我们的“口粮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明确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林果业以及挖塘养鱼、非法取土等破坏耕作层的行为,禁止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但从督察情况来看,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挖塘养鱼、发展林果业、种植苗木、草皮等用于出售等问题仍时有发生,部分市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
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不力、弄虚作假,此次通报的共有3个,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整改主体责任不力、监管不力、履职不到位、相关部门执法不到位等。
“我们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制止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决策部署,聚焦地方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责任,以耕地保护为重点对地方开展监督检查,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督促整改查处重大问题,推动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上述负责人说。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要敢于亮剑,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法建设占用耕地的行为。同时,将冻结违法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补充耕地指标,让违法占用的耕地也能够得到补充。 □南方农村报综合报道
各地都在探索撂荒地整治和土地非粮化治理新模式。 新华社图片
上一篇:
十三届广东省委第二轮巡视启动
下一篇:
提质增效 生产市场两手抓
上一篇:
十三届广东省委第二轮巡视启动
下一篇:
提质增效 生产市场两手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