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野景点”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4月27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宝藏秘境、绝美之地,没门票、好出片……近年来,借助网络,一些未经开发、游离于正常监管之外的“野景点”不断吸引游人探险打卡。记者采访发现,由于承载力有限、配套设施缺乏,一些“野景点”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私搭乱建、污染环境等问题,亟待规范和引导。(4月26日新华社)
@张晓松:一些游客尤其是年轻人追求“新、奇、特”,喜欢去户外冒险,向往接近原生态的自然景观。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是推广的重要渠道,有时哪怕切中一个很小的点,也会迅速走红。
旅游开发是很复杂的产业,因为涉及人的生命安全问题。正规景区都有系统安全的防护,但“野景点”则缺少这些,出问题后往往是游客自身承担全部后果。建议属地政府加强安全等方面的宣传,同时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比如对自然灾害加强监测预警,对已经形成的灰色产业链严管严控。此外,可通过有偿救援等国内外通行办法来帮助游客提升安全意识。
@环时:这几年,“野生”旅游景区出现的安全事故,很多都和“网红打卡”有关。这就给各地的安全监管提出了新课题,相关地方主管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加大管理,排除安全隐患。这项工作需要做得更加细致,也必须更有担当。
与此同时,各大网站也要切实肩负起平台责任,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相关网帖发起清理行动。我国的《电子商务法》等法律对平台经营者的审核义务和安全保障义务等都有规定,但由于社交平台的相关推荐属于比较“新”的现象,目前还缺乏相关细则。有关部门应当针对最新情况,出台相关的具体执行规定。平台必须加强安全审核,不能事发前一味收割流量,事发后仅仅删帖了事,过几天转身又推荐其他“网红”,这种做法不仅不道德,同时也涉嫌违法。
@阮玉盈:除了游客本身安全意识淡薄之外,网络上大肆宣传该景点的自媒体博主们也应该对本次事件进行反思。在对三门峡大坝下游进行推荐时,是否注意到该地是禁止行人进入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些博主为了拍出好看的照片和获取更多流量,不顾自身和他人的安危,对一些地点进行“无脑吹”,这既违背了为大众推荐优质体验的初心,更是有违作为公众人物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在一些“无良”自媒体博主的推荐下,“网红打卡点”在许多人心中已经成为了“诈骗”的代名词。这不仅是对自媒体公信力的重创,更是体现了在利益面前一些人对生命的蔑视。
上一篇:
村民改姓背后的无奈应引起重视
下一篇:
破解瓦工用工荒 必须尽快出实招
上一篇:
村民改姓背后的无奈应引起重视
下一篇:
破解瓦工用工荒 必须尽快出实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