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假就业”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7月27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高校对就业率顶风作假。有的学生告诉记者,所在班级的辅导员甚至在微信群里告诉他们,“找不到工作就在填表时写‘灵活就业’”“碰到调查就说在做自媒体”;还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学校要求“如果‘就业三方协议’不盖章就拿不到学位证”;一位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透露,最近进入高招时间,学校对外宣称“90%的就业率”,但实际上今年只有20%的毕业生找到了工作。
@黄浩然:就业率失真背后,高校有自身的利益考量。一段时间以来,就业率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其经费拨款、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绩效考核等等都与之挂钩。就业数据“不好看”,不仅“不好跟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交代”,也会直接影响高校考核。在利益驱使下,部分高校为了粉饰数据,不惜“注水”作假。
真实是做好就业信息采集的底线也是红线,就业率“注水”问题决不能听之任之,必须要严查严管。今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6至24周岁青年当中失业的总共有600多万人。新形势下,对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应该感同身受。有关学校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上级负责和对自身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规范就业信息采集,拿出更加务实之举,和全社会一道扎实地帮助学生就业创业。
@光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虚高,对全体大学生而言并非好事。教育部要求上报就业率是因为其作为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数据来制定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内的教育行政政策。数据不真,政策自然难以有的放矢。政策脱离实际,那些需要政策扶持的高校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阻碍将会增大。如此下去,将会形成恶性循环。
公布挤掉水分的就业率才是对学生的负责。真实的就业率,最直接的利处在于让就业政策更加精准,让毕业生更利于就业。从这一角度出发,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就业率统计,并试行毕业生雇主满意度调查,将能够更加真实体现就业率。而其衍生的价值还在于,成为真正具备价值的参考指标,供高考生择校选专业时参照。如今,高校扩招、专业增设,教育质量如何,市场选择结果就是最好的观照。
@南都:在就业季中,为什么会出现一些华而不实的苗头?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不良就业政绩观在作祟。在从上到下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背景下,由于各种考核都将就业率作为核心指标,导致高校不得不在提高就业率上“想办法”“下功夫”。
为提高就业率,努力“想办法”“下功夫”,当然是不错的,但众所周知,如果一所高校培养的人才在市场上没有强劲的竞争力,或者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质量不高,那么要想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里提高就业率,难度就可想而知。
上一篇:
把地方特色食品做成大产业
下一篇:
城市人才落户农村 城乡融合的有益探索
上一篇:
把地方特色食品做成大产业
下一篇:
城市人才落户农村 城乡融合的有益探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