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都乐:圈粉全球的“水果头号玩家”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9月12日版次:06

  阳光是都乐展现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

  编者按:花还是那个花,果还是那个果,有的农产品通过品牌加持化作“致富花果”,打开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门路。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解读全球经典农业品牌案例,讲好农业产业品牌打造的魅力与经验,南方农村报特别推出“品牌解码”栏目。敬请垂注!
  南方农村报记者 张芷瑜
实习生 吴柏宁

  在各大超市和连锁生鲜店,一个金黄色阳光掩映着红色字母的Logo经常出现,在它的加持下,香蕉能卖到6元一根。
  都乐,一个诞生于夏威夷,如今业务遍布全球70余个国家的世界果蔬巨头,便是这个“魔力”Logo的持有者。
冲劲十足的创始人
构建鲜明品牌形象

  1899年11月,年仅22岁的詹姆斯·都乐满怀兴奋地踏上了夏威夷的土地。他开辟了一个64英亩的农场,建立了都乐的前身——夏威夷菠萝公司,开始种植菠萝并开了一个小罐头厂。
  商业和工业的成功取决于产品的知名度,而菠萝营销需要夏威夷文化的商品化。詹姆斯·都乐决心将夏威夷明媚的阳光、柔和的海风以及热情的原住民融入菠萝罐头产品的广告宣传中,将原产地形象与品牌进行捆绑,塑造一个立体化的品牌形象。
  1907年,詹姆斯·都乐刊登广告宣传菠萝,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批针对全国消费者的广告之一,让夏威夷菠萝公司声名大振。
  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詹姆斯·都乐,在夏威夷当地获得了“菠萝王”的称号。1933年,詹姆斯·都乐将姓氏“DOLE”印在了菠萝罐头和菠萝汁上。公司名称的更改展露了詹姆斯·都乐的事业野心:让水果生意走出夏威夷。
  作为一个品牌的先驱者,詹姆斯·都乐帮助都乐品牌完成了“0”到“1”的积累:从简单的种植项目起步,逐渐成长为一个追求卓越的农业企业,构建起核心产品线和鲜明品牌形象。
敏锐洞察消费浪潮
便捷食用制造爆款

  1991年,亿万富商大卫·默多克将都乐从所收购公司中单独拆分出来,开启了都乐的振兴之路。
  对土地有着极高的敏锐度的大卫·默多克,带领都乐在全球范围大量布局种植园和农场,建立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供应链,利用庞大的专用冷藏集装箱船队,以及广泛的包装、成熟的配送中心网络,锁住来自原产地的新鲜,将“阳光品质”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逐步建立起全球化的“水果王国”后,都乐开始用快消品形式来包装产品。单根包装的都乐香蕉主要在便利店销售。从传统的整挂香蕉到单根香蕉,看似简单的形态转换,背后隐藏着都乐对消费浪潮的敏锐洞察:都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小而美、便捷的食品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基于“便捷食用”这个消费场景,都乐打造出更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包括易开椰、菠萝鲜切、即食石榴等开封即食的水果零食,积极拓宽水果产品线边界。
◎观察手记
  都乐出身于传统老派的农业,却乐于拥抱世界的变化,创建品牌形象、创新产品、热衷跨界营销。走过一百余年,却越活越“会玩”,与年轻的消费者越走越近。
  坚持以“水果”为核心向外延展,布局并丰富自身的产品矩阵,满足不同圈层消费者的需求的同时提高品牌的辨识度。在时代浪潮的起伏中,都乐坚挺至今依靠的是其对品牌自身定位的清晰与认知,以及塑造优质的品牌文化。  时间与耐性,能为品牌带来基因的深度延续和生命的厚度拓宽,这也是更多“都乐”在中国的热土上成长的奥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