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牛蛙二连涨 两周涨1元/斤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12月12日版次:09

  记者走访养殖场,发现肥美牛蛙。

  南方农村报记者 刘弋文

  继上周触底反弹0.5元/斤之后,牛蛙即将迎来第二次涨价!据最新消息,12月12日,牛蛙厂家收购价整体上涨幅度在0.3-0.5元/斤,最高可达到5.5元/斤。短短两周之内总涨幅1元/斤,现金价也准备回暖。
养户切勿盲目乐观
  有流通商向记者透露,广东主流厂家原打算本周二、周三才宣布涨价,但福建主流厂家“提前”高调涨价,广东主流厂家也只能“被迫”火速提价。据了解,本轮价格上涨可能与当前部分资本力量进行的囤货行为有关,有企业正大量收购3-6两以上规格的牛蛙,预备加工后冷冻起来,博取明年开春季消费市场。
  对于厂家这波价格上涨带来的“惊喜”,有主流厂家负责人则表示要冷静看待,不可盲目乐观。据了解,湖南、江西、湖北、江浙地带的养殖存量依旧很大。有福建养殖户透露,现在牛蛙不仅存塘量大,冻库存量也惊人,有消息放出当前16000元/吨的蛙肉价格,都卖不出去。短时间内牛蛙收购价格应该是呈上升趋势的,但当前牛蛙的存量实在太大,想要市场消化力继续提高,还缺少一个巨大的刺激点,这才是价格能在未来保持在高位且稳定的关键所在。
  元旦、春节等假期将至,节庆对团体活动和聚餐的增加也将起到“促进”作用,养殖户对“双节”前后价格抬升也应有所信心。如节日旅游和商业活动能出现全新的刺激点,很可能会带动形成牛蛙餐饮的新消费浪潮,后市继续拉升行情着实可期。
乱局之下必有洗牌
  记者梳理了今年6月至今的厂商收购价格走势后发现,蛙价市场近期屡遭“滑铁卢”,从12元/斤一路跌到最低的4.5元/斤,中间跌幅高达7.5元/斤。无论是饲料厂还是养殖户,整条产业链都在亏损的漩涡里不同程度挣扎。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牛蛙全产业链或将因为这场“烂市”而产生深远变革。对于想要进场洗牌的企业、养户来说,这正是不可忽视的机会。
  从饲料企业的对抗来看,牛蛙的未来归宿就可能像养猪一样形成标准化、公司化,谁能优先集中资源布局,率先完成公司化养殖的转型,谁就能提前站住未来发展的市场。对于海大、通威、澳华等集团大企业本身,管理、资金、人才、饲料生产基地多是他们的天然优势,牛蛙“烂市”的契机正是上天抛来的“橄榄枝”。
  养殖量可能会逐渐减少趋于正常,牛蛙消费对牛蛙冻品的需求将成为发展主流。据调查,牛蛙价格近期出现大幅下滑的主要因素在于养殖量激增和消费疲软,产能过剩是最主要的问题。2022年牛蛙饲料产量已超过70万吨,而最新预测的2023年饲料产量可超100万吨,涨幅超40%,养殖量远大于流通量,发展之快出乎意料。
  “现在饲料比蛙还贵了,我都不想喂料了,想直接给蛙喂水。”有养户忿忿不平地表示。目前只有两广地区在出蛙,福建也是少量出,而两湖,江西,四川等地几乎没怎么出蛙,大家都捏在手里过冬。如果按现销售情况,明年一年都未必能消化掉现有的蛙。由此可见养户对后市的心态普遍低落,新一年对继续养蛙的热情大幅衰减,业内的养殖量很有可能会逐渐减少,趋于正常市场容量。
  当前正是预制菜发展的热潮时期,以活蛙流通为主的模式顺应时势快速变革,餐饮消费端对牛蛙冻品的需求正不断膨胀。这些牛蛙制品能符合政府对环保安全的政策要求,消耗掉当前市场上等待流通销售的库存蛙。像源信、海之味、咏蛙、鹭江、恒源、科绿等传统牛蛙龙头企业就已抓住风口契机,利用成熟完善的产业链体系积极开发研究预制菜,足以成为对抗集团大企业市场进攻的“大招”。
做好保健保持信心
  扎根牛蛙行业20年的“牛蛙大保健专家”——陈龙伟向记者表示,蛙价跌落至今已探底,目前正在反弹向上走。从整个牛蛙行业来看,整体的消费量还是不少,全国有大概5万家牛蛙专营餐饮店,消费市场的潜力和规模还在,蛙价应该会逐步上行的。他提醒广大养殖户,养殖户要做的是不要恐慌,逐步理性地出蛙,对牛蛙市场持有信心。
  就牛蛙大环境的发展前景而言,陈龙伟还呼吁厂家之间不要无序竞争,让良性健康发展成为主流。牛蛙养殖户们也要积极正面地引导牛蛙话题,只有让牛蛙实现可持续发展,才会有更好的前路可言。
  本周末,寒潮将至,降温直达华南。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创新低,北方大部全天冰冻。养户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过冬牛蛙,做好控料和投喂计划。待蛙价日后回升至高位,有健康蛙在手,养殖户自然可以念好这本牛蛙“致富经”。

下一篇:鲍鱼降价 八头鲍10元/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