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陈昌福:以药敏试验应对细菌耐药性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12月12日版次:09

  陈昌福与周鑫军在探讨“药敏实验技术”相关问题。

  陈昌福,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发表专业文章300余篇,编撰专业书籍多本。
  近日,为了向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宣传科学、精准用药的基础知识,陈昌福对水产养殖动物各种病原菌完成药物敏感性检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讲述。
  他表示,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帮助水产养殖业者自觉地利用药敏实验技术;并强调,水产动物病原菌药敏实验是遏制细菌耐药性的有效措施,有助于养殖户改善养殖环境,减少药物滥用。
  同一个池塘的药敏实验结果,能否在该池塘反复运用?
  要根据该池塘中是否在完成药敏实验检测后,又新引进了从其他地方购买的鱼种,以及是否已经在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疾病过程中多次使用了不同的药物,以及引起疾病的病原菌种类是否尚未发生变化?如果没有新引进的鱼种,没有在养殖池塘中多次使用药物和致病菌种类没有变化的话,前一次的药敏试验结果是可以继续在这个区域内,作为选择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时选择治病药物的参考。
  不过,如果在这个区域的池塘中已经又放养了来自不同地方新购买的鱼种,已经多次使用了不同种类的药物,就需要重新从患病水产养殖动物体内获得分离菌株,完成药物敏感性检测后,再选择适宜药物,精准地使用治疗患病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药物。
  一个池塘的药敏实验结果能否在同一片区的其他池塘普遍运用?
  如果同一片区的养殖对象及其疾病种类相同,而且养殖模式、喂养饲料和治疗疾病所用药物与措施大致类似,那么,从来自该片区其中某一个养殖池塘内患病水产养殖动物体内获得的分离菌株,完成的对分离菌株的药敏实验检测结果,是可以作为选择和使用该片区其他池塘中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治疗药物的参考依据的。
  但是,即使在同一个养殖片区,如果养殖对象及发生的疾病种类、养殖模式、投喂饲料和治疗疾病使用的药物种类与频次不同,那么,对不同养殖池塘中患病水产养殖动物致病性菌株,完成的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就不适宜对不同养殖池塘中患病养殖水产动物选择治疗疾病药物的参考。
  养殖牛蛙发生细菌性疾病后,如何科学投喂药物饲料?
  因牛蛙需要借助眼睛观察到能活动的食物而摄取之,再加上牛蛙摄食饲料速度比较慢、进食所用时间往往比较长,牛蛙养殖业者将牛蛙饲料投放到养殖水体以后,拌合在牛蛙饲料中的水产用兽药就有可能因为牛蛙饲料在养殖水体中浸泡的时间较长,而流失饲料中过多的水产用兽药。
  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对患病牛蛙投喂药物饲料要注意两点。一是在投喂药物饲料前,适当减少对牛蛙的投喂饲料次数与数量,让患病牛蛙处于一定的饥饿状态;二是要选择牛蛙适口的饲料,并先将药物拌合在粘合剂中,搅拌均匀后再拌合在牛蛙饲料上,在没有阳光的位置阴干30分钟左右后,再投喂患病牛蛙。
  养殖户在饲料中拌合药物时,可能会因为哪些常见错误做法,导致药敏实验结果不能显示良好的应用效果?
  养殖户制作投喂患病水产养殖动物的药物饲料时,应该特别避免犯以下几个常见错误:直接将药物稀释在水中,稀释后泼洒在水产养殖动物的饲料上,待水分吸进饲料中后投喂给患病水产动物。这样制作水产养殖动物药物饲料,药物会全部吸附在颗粒饲料表面,一旦将药物饲料投放到养殖水体中后,表面的药物就会大量地流失到养殖水体中,患病水产动物就难以摄取到需要的药物剂量。要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就需要采用适宜的粘合剂制作药物饲料;水产养殖业者图取水方便,直接采用养殖池水做稀释药物的用水,将药物稀释后制备成药物饲料。因为养殖池水中含有各种杂质,理化因素复杂,可能会直接影响或者破坏内服药物的性质与结构,最终导致对治疗患病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失效的结果;将制备好的药物饲料长时间放置于阳光下“晒干”等,都会影响到药物自身的药效。正确的做法是将拌合药物后的饲料至于阴凉处,晾干30分钟左右后,及时投喂给患病水产养殖动物。
陈昌福 周鑫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