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资源共享”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12月19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记者从宁夏银川市教育局获悉,为促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共享,更好满足广大群众就近就便参加体育活动的需求,银川市将推动全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12月15日新华社)
@李勤余:学校运动场馆资源作为城市公共资源的一部分,是属于学校的,某种程度上也是属于全体市民的。学校作为社区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主动开放运动场馆既是责任,也是义务。
对于开放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不妨集思广益,由教育部门、学校、社区和居民代表展开共同协商,制订合理的安全保障方案,明确权责界限;开放时间、开放清单,最好能一目了然,广泛告知;出台文明健身公约,敦促市民爱护校内场馆设施,杜绝乱扔垃圾、噪音扰民等不文明现象。必须指出,校园向社会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策法规、管理协调、保障措施、技术问题等。学校当然是开放体育场馆的主体,但责任和压力也不能全部丢给学校,关键是要形成协商机制,凝聚好社区、学校和居民代表等各方力量,“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这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契机。
只要积极想办法、想对策,当前遇到的一些问题,相信是可以逐步解决的。既然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是一件便民惠民的好事,就应该把好事办好、办彻底,共同为上海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赵强:推动学校运动场地对社会开放,实现体育设施资源共享,有助于缓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繁荣发展。
早在201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就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要求把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作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条例》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学生和社会开放。该实施意见获得了各地的积极响应,不少学校向社会敞开了体育场馆的大门,广大市民群众也纷纷将学校体育场馆当成了全民健身的“加油站”,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大好局面一度被三年疫情中断。不过,疫情让学校体育场馆敞开的大门又被迫关上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与迫切性。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疫情管控措施的放开,各地教育局适时发布消息,再度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馆,是延续国家政策文件倡导,呼应广大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的良政善策。
上一篇:
以市场化思维破解“白菜价”困局
下一篇:
以“含绿量” 提升“含金量”
上一篇:
以市场化思维破解“白菜价”困局
下一篇:
以“含绿量” 提升“含金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