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0版: 畜牧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蓝耳病毒不断变化 技术手段需要更新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12月19日
版次:
10
南方农村报记者 梁雨 吴昊晖
“蓝耳病是一个管理的疾病,跟现场管理息息相关,一定要做好现场管理!”12月12日,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桂红在第五十届养猪产业大会(广州)上表示,蓝耳流行毒株多且复杂,试剂盒选择需优化。
张桂红简述了猪蓝耳病(PRRS)的地方流行趋势。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原有的高致病性的毒株如JXA1、低致病性毒株如CH1a、类NADC30毒株和类NADC34毒株、疫苗类毒株如MLV以及各类重组毒株如QYYZ以外,今年国内还出现了欧洲株,并且已经广泛流行。
类NADC30毒株的毒力存在差异,杨汉春教授新近发表的文章显示其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均较差,不论使用什么方法检测都难以达到预期使用效果。
“要个性化方案,一场一策!”首先要了解PRRS的分类等级,现场张桂红介绍了最新的蓝耳病感染状态和划分方法,将感染状态划分为1A蓝耳阳性不稳定场(高流行率)、1B蓝耳阳性不稳定场(低流行率)、2vx蓝耳阳性稳定场(使用疫苗)、2蓝耳阳性稳定场(不使用疫苗)、3趋于阴性和4PRRSV净化场六类。
张桂红讲解了PRRSV的危害及相关联指标,如母猪繁殖障碍的流产问题,母猪死亡率等,并在原基础上新增了一个相对能够起到预警作用的配怀不吃料的数据。由于大多数猪场不会每天进行诊断监控,因此生产数据是对诊断监控的良好补充和完善,有利于管理人员提前预警,再根据相应信号选择具体措施,对症下药,将损失降到最低。
“与非洲猪瘟一样,需要常态化监测。”张桂红表示,以前主要以血清或处理液检测为主,现在新增了多种检测方法,如舌尖渗出液和家族口腔液等。其中舌尖液具有适合于任何年龄的死猪的优点,使用简单且便宜,可以替代用于做检测,具有诊断价值。其缺点是仍以“个体”为基础,与匹配的血清PCR相比更实用,但灵敏度相对略低。其次是仔猪处理液,具有单元水平检测敏感度高,简单实用的优点,已成为“新的常态化监测样本类型”。但需要注意的是,仔猪处理液并不适用于二代测序等,3-5日龄的仔猪或无法代表整个猪群或分娩-断奶阶段猪群PRRSV状态。检测是重中之重,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不同的阶段状态对繁殖猪群的影响非常大,所以防控核心点一定要抓住,张桂红总结道。首先是尽量减少后备猪进群次数(自循环),3个月或更长时间的闭群管理;控制猪场内部猪群流动,不可随意合群;分点生产,全进全出;免疫管理,;后备猪血清或疫苗驯化;以及生物安全、实验室监测、抗生素或中药等。
据研究计算表明,PRRS暴发后带来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头母猪约1424.37元,管理人员切忌侥幸心理。张桂红表示,蓝耳病的综合防控以净化最佳,具体需要维持1.6年以上最具效益。蓝耳病的控制及净化方法如加强猪流控制,加装空气过滤、清群、消毒等技术目前较为成熟,如何预防再次感染是亟待解决的。
“世间万物都在变化,非洲猪瘟病毒在变化,蓝耳病毒更易变化,一成不变的应对策略迟早会被淘汰。”张桂红呼吁业内各人士重学习,懂改变,强执行,养好健康猪。
上一篇:
新希望禽业子公司引入战投 中牧集团拟拿下51%股份
下一篇:
上一篇:
新希望禽业子公司引入战投 中牧集团拟拿下51%股份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