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门外汉”用工程思维养成饲料鳜

6亩塘7个月赚51万元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3月14日版次:10

  陈启创的饲料鳜养殖基地喜迎丰收。

■ 达人档案
  姓名:陈启创
地址:佛山市白坭镇
养殖作物:饲料鳜
养殖面积:6亩
关键技术:通过养殖全程水质和投喂数据化监测,提升劳动效率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杨玲

  6亩鱼塘,养殖7个多月,一共卖了3万多斤饲料鳜,产值105万元,利润约51万元。近日,佛山市白坭镇的养殖老板陈启创迎来饲料鳜丰收。
  作为一名跨界投资人,短短3年时间内,陈启创就通过数据化的管控掌握了饲料鳜养殖技术并连续几批养殖成功。回顾养殖历程,他采用工程思维,采购全自动水质设备开展养殖全程水质数据化监测,根据数据开展养殖管控,调节水质和投喂,同时采用自动投料机提升劳动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在饲料鳜养殖领域均属首创。
跨界投资饲料鳜
  “一条驯化好的饲料鳜鱼苗要6元-7元,密度5000尾/亩,一亩仅投苗成本就要3万多元。”陈启创分析,养殖饲料鳜鱼具有资金和技术门槛,加上饲料、苗种的瓶颈,规模不会一下子迅猛扩张。而这正是他的养殖事业发展机会。2023年,鱼价低迷,而饲料鳜鱼一枝独秀,陈启创把全部精力放在饲料鳜上。
  陈启创是土生土长的白坭人,十多岁出来社会打拼,一步步创办自己的五金表面工艺加工厂,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
  然而随着实体经济下行,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他开始寻找其他投资项目,水产养殖近年来不错的投资回报率吸引了他的关注。
  作为一个门外汉,在养殖的过程中陈启创常常拜访行业大咖。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党支部书记甘炼给他建议,要关注水质回归养殖本源,依托“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八字精养法,建立水质监测系统,用数据管理鱼塘。
  “鱼的很多病害都是因为该做的事情没做好,水质恶化了,鱼才会发病。”在养殖过程中,陈启创逐渐理解了水质、管理、疾病防控对水产养殖的意义,他还把水产养殖教材《鱼类增养殖学》《养殖水环境化学》等买回来研读。
用数据指导生产
  “传统的东西一定是对的吗?”“外行”的陈启创脑海里少几分传统养殖的束缚,他常常对传统的观念做出挑战。
  首先,他在养殖过程中尽量避免“杀虫”。他认为杀虫药会对鱼及水质的藻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果发现有饲料鳜身上携带寄生虫,他一方面会调好水质,一般水粘度大了,寄生虫就多。另一方面,通过内服动保产品,提高饲料鳜的免疫能力。
  其次,用投料机自动喂鱼。作为新兴品种,饲料鳜的投喂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驯化思维,多采用手工投喂,而陈启创一开始就用上自动投料机。他认为,自动投料机能够减轻劳动强度,一个工人管理3个鱼塘,效率更高。另一方面,投料机投的饲料入水的时可以模拟鱼的游动,更快地驯化鳜鱼吃饲料。相比人工投喂,投料机覆盖面积更大,鱼长速更加均匀。
  最后,陈启创用工程思维管理鱼塘。他一方面通过实践、学习、交流掌握水产养殖的知识。另一方面,他与甘炼合作,开展“用数据指导生产”研究,并引入自动水质监测仪器,对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温度、pH值等指标进行监测。
  “依靠科学的数据,根据鱼塘不同的水质、土质制定不同的养殖模式。”陈启创总结他连续几批鱼养殖成功的核心经验,把工程思维和水产养殖数据模型结合在一起,实现科学养殖,管理鱼塘也变得更加轻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