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养户被“土鸡代养”骗到倾家荡产

代养需警惕这六大“坑”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3月21日版次:09
| 农财辣评 |
  近日,一家名叫中裕百丰的公司通过“设计”所谓“土鸡代养”项目骗取农户投资,导致农户倾家荡产的新闻不断发酵,引起了多方关注。
  据报道,该公司声称投资人只要交70元,公司就会为其代养一只土鸡,158天土鸡长成后,投资人就会得到99元。并且农户甚至不需要亲自动手“养鸡”,只要到期打开APP就能获取收益。
  然而到了今年春节,村民发现APP里的数据突然被清空,不仅此前的投资款没能拿回来,那些曾经给出承诺公司人员也都全部失联。
  仔细看来,这其实是一场披着“代养鸡”皮的庞氏骗局,通过一个养鸡盈利的故事,骗取农户本金,和前几年P2P投资暴雷并无二致。
  尽管这则新闻中所曝的“代养”并不是行业里传统意义上理解的“代养”,但近年来,代养热再次在行业中兴起,不说遇到“骗局”,“踩坑”的也不少。
  “代养”模式通常由公司提供仔猪、饲料、疫苗等,农户提供场地、人工水电等。原本在这个模式中,公司减轻了硬件投资压力,农户能够获得稳定收益,是一个听起来双赢的“完美”模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多纠结。
  首先,后非瘟时代,公司基本都会对代养农户提出改造猪场的要求。这其中会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硬件投入,需要农户自行承担或从公司贷款。如果改造后,公司因为各种因素,无法按约进猪,则农户会持续损失固定资产的投入。
  其次是代养费的结算问题。这是产生纠纷最多的环节。通常情况下,公司和农户会通过约定料肉比和成活率来结算代养费。实际操作中存在结算数据不清晰,公司掌握数据结算口径等情况,造成代养费扣减。  
  第三是公司提供的仔猪、饲料等质量不佳的问题。一些公司放养便宜仔猪,健康状况本身不佳,使得农户代养收益大减。或公司为节省成本,采用便宜劣质的饲料、动保产品,却定下了较高的生产成绩要求,导致农户既辛苦,又得不到回报。
  第四是出栏时间问题。例如原本约定养120天,但养到足够时间的时候,因为行情等原因,公司可能会要求压栏,多出来的天数有时候并不能结算代养费。
  第五是公司上苗节奏问题。因行情等因素,一些公司会放缓放苗节奏,导致合作农户栏舍空置,损失固定资产成本和时间成本。
  第六是一些公司需要农户在合作过程中向公司购买猪苗、饲料、疫苗等生产资料,最后再结算费用。这个过程中,农户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承担更多风险,收益却不匹配。
  代养模式本身是一种约束力较低的组织形式,它的兴起是因为双方在这个模式里都有能盈利的空间,双方的需求形成一个平衡,最终才能达成合作。而当这个利益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所谓的“坑”。
  要让代养模式长久、健康地发展下去,还需要在实践中更多优化。
  科学合理的管理以及合同条款设计是一方面。而公司和农户双方自觉的高度诚信和信任是另一方面。双方均需明白,保障对方的利益,才能最终让自己受益。
□王之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