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多地创新水产养殖模式

开拓观赏水母市场 突破海马繁育技术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3月21日版次:10
  “从盐碱水里把虾捞上来,处理完后直接上锅蒸10分钟,即使不蘸料汁味道也很鲜美!”在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的晋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晋成正向外地客商介绍自己养殖的南美白对虾。
  种菜不用土、盐碱地里能产粮食、沙漠深处能养螃蟹……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种养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曾经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甘肃:盐碱地养鱼虾
  据介绍,景泰县地处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缘,水分蒸发量大,中重度盐碱地有16.3万亩,很难发展传统农业。
  改变出现在2016年,景泰县提出以渔治碱兴业的发展思路,通过开展水质化验、品种试验等,成功实现盐碱水里养鱼虾。
  周晋成算了一笔账——盐碱水由政府提供设备抽取,企业不用掏钱,利用的地是撂荒地,最大的成本也省下了。原来颗粒无收的盐碱地,现在每亩年均收入达1万元。仅他所在的五佛乡,就有2000亩盐碱地用于发展渔业。
  为支持渔业企业发展,当地根据不同的鱼塘、鱼池情况分别予以补助,同时配套提供相应的技术、药品、交通和设施支持。鲟龙渔业有限公司就被吸引而来。
  “政府配套齐全,加上盐碱水出塘的鱼肉质紧实,吸引来不少客户!”鲟龙渔业负责人李君春透露,去年该销售额就超600万元。
  景泰县副县长王涛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当地已构建起盐碱地特色渔业产业体系。截至今年初,景泰县以渔治碱利用和治理盐碱地面积达2万亩,撂荒的盐碱地得到治理,废弃的盐碱水得到利用。2023年,相关渔业产量达423万斤,产值超6000万元。
  新疆:农家院养水母
  在远离大海的新疆天山脚下,水母养殖“游”进了农家院。
  新疆阜康市九运街镇,年近70岁的赵明路受村里发展庭院经济的鼓舞,和家人商量后,修建了280平方米的观赏水母养殖示范点。从山东、海南等地,引进观赏价值高的水母苗试点培育,主要供应新疆的几家海洋馆。
  通过智能系统控制水质、温度水母的成活率能达到90%,在院子里养殖也方便照看管理。目前,水母单只市场零售价30元左右养殖观赏水母也成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山东:大棚养海马
  山东海洋资源丰富海产养殖业也极具特色。虽然眼下的气温还不太适合渔业生产,但山东龙口养海马的大棚已经忙活起来了。
  不同生长阶段的海马,被养在不同的养殖池内。体长3-5厘米的小海马活泼好动,20厘米左右的大海马则相对慵懒,喜欢“躺平”。
  海马是重要的中药材,同时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尝试人工繁育。2016年,山东引进并尝试膨腹海马北方繁育养殖,经过多年摸索和产业优化,当地已成为我国海马的主要养殖区。
  2023年,当地开展膨腹海马亲本规模化苗种繁育实验,苗种成活率超过九成。
  目前,山东有40余家海马养殖企业,获得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和人工繁育许可,全省养殖海马干品年产量20余吨,产值超过3亿元。
□南方农村报综合报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