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人被催眠之后,

让干啥就干啥?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3月21日版次:11
| 科普 |
  在一些文艺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一位神秘莫测的催眠师,在路人甲眼前摇晃着怀表,口中念着咒语:“你感觉很困,越来越困……”于是路人甲陷入了沉睡,甚至对魔术师言听计从。
  果真如此吗?
  其实,催眠并不是一种神秘或超自然的现象,而是一种自然的心理状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历类似的状态,例如沉思、专注、入迷或心流状态等。比起影视作品中那种神乎其神的催眠,生活中真正的催眠就平平无奇了。
  人们对催眠有一些常见的误解。
  比如认为被催眠的人会任由催眠师控制。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催眠往往被用来让人失去意识,并且任由催眠师控制,无论催眠师说什么或暗示什么,被催眠的人都会无条件听从。有一项调查研究发现,有49%的大众认为被催眠的人无法抗拒催眠师的指示。
  但实际上,催眠并不是一种迷惑或控制他人思维和行为的方法。催眠师的目标是帮助被催眠者在催眠状态下更容易接受引导和建议,以缓解被催眠者的生理疼痛或心理困扰等,而非控制他们。
  并且,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仍然能保持一定的自我意识,有能力接受或拒绝催眠师的建议或指示。
  很多时候,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催眠都是单方面的操控,而在现实中的催眠却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催眠师需要与被催眠者建立信任关系,需要被催眠者的自愿参与和合作,如果被催眠者感到不安或不愿意继续,他们可以随时中断催眠状态。
  还有人认为催眠会让人进入一种特殊的无意识状态。
  催眠往往被误认为是一种“身体放松的和无意识的特殊状态”,被催眠的人可以深入自己的潜意识中,或者陷入一种类似于梦游的恍惚状态。
  虽然催眠通常会在人们放松的时候进行,但放松并不是催眠的一个必要因素,即使在身体不放松的情况下,也能进入催眠状态。并且,身体放松也不意味着会失去对身体的控制,只是变得不那么紧绷而已。
  同样,催眠也不是一种“无意识的特殊状态”,更不是类似于睡眠或梦游的状态,事实上被催眠者仍然处于清醒的状态,能保持一定程度的意识和感知能力,与清醒时一样能观察和发现周围环境的变化。
  有些人认为,催眠只适用于那些意志薄弱的人,而意志坚强的人是不可能被催眠的。
  在1989年的一项早期研究中认为,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人们的催眠易感性是不太会随着时间而变化的。但是在2010年的一篇综述文章中发现,至少有15项研究发现,人们可以通过一些催眠培训计划提升其催眠易感性,大约有50%的参与者的催眠易感性从低变为高,并且这样的改变至少持续了2.5年。
  此外,催眠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行为暗示、药物和非侵入性脑刺激来改变催眠效果。例如研究者大卫·威尔逊在一项对照实验中,对一组被试暗示其所在的房间正在变红,同时悄悄让房间呈现淡淡的红色,旨在暗示被试会体验到催眠师的任何指示。后续的催眠易感性测试发现这一组被试的易感性明显变高了。
  所以,能不能被催眠并不完全取决于意志坚强与否,而是与个人对催眠的观点和受到的影响有关。
□科学辟谣

下一篇:到滩涂上装泥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