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良种良法良机良田融合,广东春耕生产跑出“加速度”

“铁牛”下田 专家种地 线上卖货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3月23日版次:07

  农机翻地春耕忙。图为2024年清远市春耕备耕暨百亿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现场。

  南方农村报记者 韩安东

  春分至,万物生。当下,广东各地抢农时、忙生产。在广州番禺,一台台无人喷洒机紧张作业,8小时就能“搞定”300亩稻田;在揭阳揭西,耕、种、管、收“一条龙”农机社会化服务,减轻农民种地的负担;在湛江垦区,农场里喷灌设施实现精准灌溉,为众多农作物“止渴”;在清远清新,一批批农技“轻骑兵”深入田间地头,推广良种,让农户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新质生产力增产能、以社会化服务破难题、以市场化路径造品牌,广东全力抓好春耕备耕,为全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开好头、起好步。
机器干活效率高
  让刘亮贤没想到的是,春天里的田地“竟然没有几个人”。
  刘亮贤是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的种植大户。当下,他所承包的超4000多亩稻田,大部分已经走上了机械化的发展路径,传统百人插秧的春耕景象正在“消失”,“几台自动播种机来回穿梭,一会儿就完成下田了”。
  揭西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该县推进全县农业生产进化到“机器换人”,让农机劳作成为常态,极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2023年,揭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4.77万亩、产量17.47万吨,超额完成揭阳市下达粮食生产任务目标。
  面对农业生产纷繁复杂的环境,新质生产力所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利于构筑我国农业竞争新优势。
  今年3月11日,广东省春耕现场会在广州从化区鳌头镇中塘村从化香米基地举办。现场,无人驾驶机械化插秧、无人植保机点播、机械化旱播、无人驾驶机械化旋耕等轮番亮相“炫技”,彰显从化区“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迈向新台阶。
  在增城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团队建设了水稻“无人农场”,通过研发的北斗卫星系统智能农机设备,实现无人化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现代农业,就应该是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地。”罗锡文说。
  从化区、增城区是广州推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广州积极落实“藏粮于技”战略。2024年,广州计划投入农机总动力超过100万千瓦、投入农机具4.65万多台套,其中水稻机耕面积约18.5万亩,机耕率接近100%。
  以创新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广州农业生产跑出了“加速度”。自2018年以来,广州粮食播种面积连续五年增长。2023年,广州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5.13万亩、产量15.19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粮食生产指标任务。
  活儿让机器干,钱让农民赚。当“金戈铁马”驰骋南粤阡陌,广东农业发展正催生澎湃动能。
社会化服务节本增效
  在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种植户龙先生半小时就完成了一亩地的翻耕工作。高效率春耕生产的背后,是一群“靠得住”的服务者倾力帮助。
  “我每年春耕的时候都会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30多亩水稻都用上了耕田机、旋耕机等机械进行作业,种得好还不费劲。”龙先生说。
  近年来,清远市在推进春耕备耕中,大力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其中,清新区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为着力点,贯通供、耕、种、管、保、收、储、运、销各环节。
  此外,清远还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再延伸。去年,清远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计划,100余名专家对清远遴选推荐乡村小微企业进行指导帮扶。
  让农民把手上的“锄头”交给社会化服务组织,这是解决众多小农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等问题的重要抓手,既稳住粮仓,也惠农兴农。
  2021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的内涵,就是要推动“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在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都塘村,当地合作社提供旋耕、育秧、插秧、统防统治、收割等全程社会化服务,实现了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田管、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在江门市新会区,区供销社通过统一作业、统一服务标准等多种方式开展“耕、种、管、收”等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
  阳江市阳东区出台《阳东区成立及运营强镇富村公司工作指导意见》,鼓励强镇富村公司对全区撂荒土地进行回收,实现规模化耕种。
  对于广东而言,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和组织形式等有效导入小农户生产,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丝苗米品牌扬帆远航
  当前,国内粮食市场已经从“温饱型”需求转变到“品质型”需求。以丝苗米为代表的“广东粮”,要打出品牌,前景才会更好。
  清远是个例子。在2023年,清远丝苗米区域公用品牌首次走出广东,到上海、海南等地推介,用“粤米优品”吸引世界各地消费者。
  为了盘活粮食产业经营现状,打出“广东粮”的拳头产品,广东有意识地加大对丝苗米产业的品牌培育力度。在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象岭村,当地一方面在每年春耕时期迭代改良土质,种出富硒有机稻米;另一方面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打造“蕉岭大米”高端品牌,线下走南闯北,线上网红带货,售价一度飙升至28元一斤。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各主要产粮区做好春耕等粮食安全支撑工作的同时,打造“广东丝苗米”区域公共品牌的影响力、带动力日益增强。广州、韶关、江门、河源、梅州、清远、揭阳等地实现粮食生产与打造品牌中相互融合,成为拉动广东粮食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以前大家觉得种米成本高、效益低,老百姓意愿也不强。现在解决了生产问题、销售问题,只考虑怎么卖得更多,卖得更远。”在2023清远丝苗米区域公用品牌海口展销活动,广东远良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冠洪分析道。
  重农抓粮、惠农兴农,广东粮食生产正走上高质量发展路径。春分明媚,春山可望。在春耕旺季,广东定不负好时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