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1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87岁老人腹痛便血查出肠癌
腹腔镜下微创手术精准切除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4月30日
版次:
11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场景。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朱斌 通讯员王癸酉 张灿城)87岁的吴老师是广州一所高校的退休教授,有多种基础疾病缠身,是医院的“常客”。近期,吴老师出现反复便血、腹胀腹痛的症状,但她没有放在心上。直到一个月前,她突然晕倒在家,被救护车送至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后,才发现患上了升结肠恶性肿瘤。在该院多学科的协作下,胃肠外科团队成功为其实施了结肠癌根治术。术后10天,吴老师便康复出院了。
黑便持续突发晕厥
吴老师出现反复便血和腹胀腹痛的症状后,但她并没有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吴老师腹痛症状变得越来越频繁,食欲也大不如前,还伴随头晕乏力,大便颜色也愈加发黑。
一个月前,吴老师突发晕厥,家人紧急呼叫救护车送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抽血检查,发现血色素只有58g/L(正常成人不低于120g/L),属于重度贫血,突发晕厥正是这个原因。
随后患者入住消化内科,李俊峰副主任医师进行了系列详细检查。检查结果发现:升结肠恶性肿瘤,手术成了最优的选项。随后,患者转入胃肠外科。
多科协作救治患者
胃肠外科杨景哥主任医师团队接过了治疗任务。结合病史和系列检查,团队发现吴阿姨患有多种严重的基础疾病,包括冠心病(2支冠状动脉重度狭窄),不稳定性心绞痛、慢性心衰、心房颤动、支气管哮喘、2型糖尿病以及高危级别的高血压等。
结肠癌病灶的活动性慢性出血,让患者处于重度贫血状态,虽然经过输血,仍无法纠正。而重度贫血,无疑又加重了心脏功能的负荷,让冠心病、房颤加重,原有的慢性心衰频繁急性发作,从而诱发心源性哮喘,加重心脏和肺功能的负担。如果这种状态下手术,心肺功能急性衰竭风险极高,手术风险很大。
但不手术切除肿瘤,患者的贫血无法纠正,心肺衰竭无法缓解,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也是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常面临的窘境。
为此,杨景哥团队组织多学科MDT会诊。在讨论中,心内科、呼吸科、肿瘤内科、内分泌科、营养科和麻醉科,联合制定了治疗方案:先药物改善心肺功能,控制血压,控制出血,部分纠正贫血,加强营养支持,力争手术机会,再抓紧时机迅速完成手术。
经过多学科的协作治疗,两周后,吴老师心率由120次/分降至了85次/分,气促症状缓解,可在下床站立,下肢水肿较前明显消退,血色素上升到了75g/L,心肺功能和整体状态都有了较明显改善,手术窗口显现。
在精心准备后,杨景哥团队随即进行了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精巧高效,仅耗时90分钟,且出血极少。肿瘤得以完整切除,未累及周边器官,淋巴结清扫彻底,肠道成功重建,手术圆满成功,确保了患者安全。
高龄不是手术禁区
手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吴老师顺利恢复。由于肿瘤负荷去除,术后第二天血色素就上升到了90g/L,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并开始进食和下床活动。术后10天,吴老师康复出院。肿瘤分期为II期,无淋巴结转移,考虑年龄和基础疾病原因,没有进行综合化疗。
杨景哥介绍,如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越来越常见。老人往往抱着一种不想麻烦孩子和家人的心态,不少人选择放弃积极治疗。殊不知,对于结直肠癌来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根治机会越大;而基础疾病多的老人,在MDT多学科的努力下,也可以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杨景哥强调,结直肠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减肥,以及合理的肠镜检查,都是预防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当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大便稀烂、便血黑便,以及不明原因的腹痛、体重减轻,就要警惕结直肠癌的可能,需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
上一篇:
下一篇:
九旬翁股骨骨折继发肺炎病危
上一篇:
下一篇:
九旬翁股骨骨折继发肺炎病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