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5版: 民生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西荔王”陈迪带领阳西县儒洞镇乡亲致富
带动种植超5000亩 村民人均增收超5万元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5月30日
版次:
05
陈迪在生产一线亲力亲为。 受访者供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黄旭君
实习生 庄斯梵
“这是今年我们发向上海超市的第一柜荔枝,里面是著名的阳西妃子笑。”记者眼前这位皮肤黝黑、目光炯炯的果农,正是阳西当地出了名的“西荔王”——阳西县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陈迪。在乡亲们看来,他不仅是搞生产的“荔枝大王”,更是带领乡亲致富的“点子大王”。
“荔枝王”◥>
以高品质打造高端品牌
陈迪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一说起荔枝就滔滔不绝。“以前儒洞镇没种过荔枝,1990年我和朋友到高州考察,感觉荔枝是一个好品种,回来之后马上带动大家一起发展。”长期奋战在农业生产一线不容易,陈迪这一坚持便是30多年。他骄傲地说,儒洞镇种出来的荔枝受消费者欢迎,自己也有成就感。
在陈迪办公室里,记者遇到了专门赶过来采购早熟荔枝的深圳天美荔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永红。他告诉记者,自己确实是冲着儒洞荔枝来的。“这里的产品品质好、产量有保证,更重要的是,西荔王提供的服务也非常好。”谢永红指着忙碌的工人说,“你看外面打包的就是我们今年发向上海超市的第一柜广东荔枝。”
早熟的阳西妃子笑与海南上市时间几近同步,而且阳西升温更快、气候宜荔枝生长,让妃子笑清甜风味高度保留,“个大、肉厚、味甜,在外省非常受欢迎。”每年夏天,谢永红早早来到陈迪果园里,将儒洞荔枝销往全国各地。
更重要的是,儒洞果农的商品意识高。“他们会自觉将不合格的荔枝挑选出来,而且在包装、运输等各方面的服务做得非常细致,运回去的荔枝基本都达标。”这也是谢永红愿意跟陈迪连续合作20多年的原因,“对于外省消费者来说,他们对价格没那么敏感,质优、价高的荔枝反而卖得更好”。
今年各地荔枝收成不及往年,陈迪也早早为销售操心,积极与各地采购商联络行情。“现在合作社已经陆续收到了各地订单,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帮助果农把荔枝卖个好价钱。”陈迪表示,产量受天气影响,但荔枝质量不能降低,这段时间以来基地都加强荔枝管理,保证从儒洞镇出去的每一颗荔枝都是高品质的。
“点子王”◥>
四种模式联农带农
“要让乡亲们尽量多赚到钱才行。”陈迪嘴边经常挂着这样一句话。
几十年来,陈迪的身份不断增加: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副高级工程师、阳江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广东十大荔枝种植匠、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但在他看来,自己的首要身份依然是“农民”。
目前,合作社联农带农的模式有四种。
第一种是农户代管模式,合作社与有一定种植经验、技术的农户进行合作,合作社提供土地、种子、农资等成本,代管农户出劳动力和管理技术;同时合作社每月支付代管农户生活费保障开支,收成后利润按阶梯划分,大大激发代管农户的积极性。
第二种是合作社代本模式,由合作社和农户按照7∶3比例,投入种子、农资、技术指导等成本,农户出劳动力、土地;农户参与管理,合作社每月支付生活费保障开支,收成后利润按3∶7分成,该模式适合有土地但缺少农资的农户。
第三种是龙头带动模式,合作社发挥龙头作用,将土地分包给各个农户自主经营,各基地每年会聘请附近村镇农户临时务工,工资日结。目前,该合作社模式在采摘高峰期每天为农户提供临时工作岗位800-1000个,平均每天可提供500个岗位。
第四种是品牌合作模式,合作社拥有自有产业研发中心和专业的人才团队,创建了“西荔王”果蔬品牌,同时代理“阳西荔枝”品牌,每年吸引大量采购商前来采购。在收成时,农户可自愿通过合作社共享品牌,与采购商协商价格并签订采购合同,合作社根据采购商采购的数量向采购商收取服务费用。
在西荔王的基地里,大多数工人、果农都跟着陈迪很多年了。果农称赞他“无私、慷慨,可以免费学种荔枝”,工人则说这位老板“不拖欠工资,跟着他能赚到钱”。这些年来,陈迪辐射带动周边超1000农户加入种植。
“孩子王”◥>
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
“很多人过来找他,其实不一定能认出来他是个老板。”“90后”新农人陈龙舟笑着对记者说,陈迪每天跟果农呆一起,什么事都亲力亲为,穿着用度朴素,完全没有“老板”的架势。
大学毕业后,陈龙舟选择回到家乡儒洞镇,跟陈迪学种荔枝。如今8年过去了,他早已成长为农业种植技术的“六边形战士”,并且担任起合作社的项目经理。
陈迪认为,陈龙舟这个年轻人很有想法,“合作社的毛豆、荔枝、释迦等很多新品种都是他引回来的,还会在网上卖水果,利用高科技现代化手段开展农产品营销”。近年来,陈龙舟先后获得“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等荣誉。
让年轻人回到家乡、参与农业生产,是陈迪近年来最大的愿望,他也愿意给年轻人提供平台和机会,让他们在田野上实现更大的目标。“农业生产不能没有年轻人,我们这一代人老了,一定要让年轻人有崭露头角的舞台。”陈迪说。
在陈龙舟的努力下,基地规模逐渐扩大,辐射带动周边面积5000亩以上,促进农户人均增收超过5万元。同时,陈龙舟还借助网络平台为家乡的农业文化宣传造势,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进一步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随着村民收入逐年增加,越来越多年轻人也愿意回到家乡工作和生活。
作为一名“00后”,陈迪的儿子陈振鹏也选择加入西荔王电商平台。“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我就决定了要学电子商务,因为我想回来帮老陈卖水果。”陈振鹏告诉记者,他有一个心愿,就是让天底下没有卖不出的农产品。
近年来,在陈迪和一群年轻人的带动下,合作社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在基地配备了滴灌设备、肥水一体化设施、太阳能杀虫灯等智能化管理设备,建立了冷链保鲜仓库以及14间烘干加工车间,不断拓深延长农业产业链,全力助推阳西农业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整治隐患206处 让平安与绿美同行
上一篇:
下一篇:
整治隐患206处 让平安与绿美同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