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1版: 文化室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方言出圈 笑点满满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5月30日
版次:
11
河南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的文字墙。 视觉中国供图
“噫,我嘞乖乖”“弄啥嘞”“中不中”……2024年一开年,一部充满河南味儿的电视剧《狗剩快跑》便收获了很高的收视率。2024河南春晚也别出心裁,用“豫语”拉开帷幕:“恁看”“弄几个硬菜”“怪排场”……温馨之中,笑点满满。
语言,素来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直接体现。“豫语出圈”“粤语读诗”“东北话全员带跑偏”……时至今日,年轻群体在互联网空间掀起的一轮轮方言狂欢,不仅是对乡音乡情的感念,更是传统文化基因的唤醒和文化自信的彰显。
看过《狗剩快跑》的观众,都会不由自主地学上几句河南话。剧中,一句句地道的河南方言,不仅为故事增添了许多生活气息与幽默感,也让主人公“狗剩”视角下,动荡年代里的众生百态与家国情怀更显动人。
从中原乡村喜剧电影《不是闹着玩的》《就是闹着玩的》相继走红,到贺岁大片《满江红》中令人眼前一亮的“豫剧+摇滚”混搭,再到新曲艺形式“喷空”走出河南、走向全国……近年来,河南方言成为文艺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
“方言的形成和流变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是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历史人文等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段亚广长期致力于河南方言调查及相关研究,在他看来,方言是地域文化的直接载体,更是地域性格的外在表现。
河南方言中,使用最为频繁、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中”。
一个“中”字,不仅用来表达认可、赞扬之意,从更悠远的历史视角审视,还内含着地理概念上的天下之中、九州腹地,文化意义上的百川汇聚、兼收并蓄,精神追求上的执中求和、不偏不倚。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以汴洛方言为代表的河南话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处于引领地位,有‘雅言’之誉。”段亚广说,“受‘中’的理念、文化长期影响,河南人言谈间自然离不开‘中’了。”
打招呼说“吃饭冇”,称心如意叫“得劲儿”,大声吵嚷叫“挟邩”,聪明机灵叫“能”……言简意赅、听起来有点硬又有点直的河南话,似乎总带着泥土般的粗粝质感。
不久前,河南方言说唱歌曲《5:20AM》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爆火,引发大批网友模仿跟唱“俺是河南嘞,河南许昌嘞”,让人直呼“上头”。
而在网络平台上,四川话的“为撒子”、东北话的“你瞅啥”、台湾腔的“酱紫”等词汇屡见不鲜,已成为冲浪达人们精准表达情绪的口头禅。
方言表情包、方言歌曲、方言流行语……随着越来越多的方言梗在互联网空间被制造和传播开来,方言正焕发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赢得互联网原住民的青睐。
“言语和修辞在传情达意之外,更多作为桥梁,建立和维护群体关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付晓光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就接地气的方言,在渲染气氛、强化认同、拉近距离、连接情感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乡音寄托着乡情,承载着乡愁。”在段亚广看来,生动鲜活的方言,是“远方”和“故乡”之间的纽带。年轻人群体中方言的“回归”,是其地域认同建立、集体记忆唤醒的必然结果。
2021年,中青校媒曾面向高校学生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1.11%的人明确表示喜欢自己家乡的方言,76.2%的人会不自觉向身边人安利家乡话,近八成Z世代则表示愿意为家乡话代言。
近年来,上海话《繁花》、东北话《乡村爱情》等剧集叫好叫座,现象级电视剧《山海情》中的陕西话,更是将观众一秒带入辽阔戈壁漫天风沙的氛围;用粤语读古诗词的网络博主,一举吸引数百万粉丝关注,尽显诗韵之美;用方言“自报家门”的“为家乡上分”系列视频,更是汇成展现各地风土人情的洪流。
诚然,随着方言“入网”成为常态,方言梗难免泥沙俱下,但若从更宏大的文化视角来看,各地方言的轮番走红,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力增强的真切体现,也是年轻人文化自信提升的具体体现。 □双瑞 袁月明
上一篇:
胃口大开炒三酸
下一篇:
世说新语
上一篇:
胃口大开炒三酸
下一篇:
世说新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