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驻兴宁永和镇工作队“文化+产业”激荡镇村强劲发展力

编纂镇村志记历史 建通信合作社创未来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6月06日版次:03

  工作队立足资源推动建立三级方志驿站等文化传播阵地。

  南方农村报记者 符诗富
策划 严亮 周晓凤
统筹 冼伟锋 郑展能 韩安东 袁雪燕

  “乡村要振兴,文化须先行。编纂镇村志正是文化振兴的落脚点和承载点。”广东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东省联通公司驻兴宁市永和镇帮扶工作队(下称“工作队”)队长梁晓君向记者介绍了工作队的工作思路。
  三年来,工作队通过编修镇村志、成立通信合作社、培育农业品牌等举措,推动当地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如今,永和镇已形成10家农业龙头企业、2个省级示范社和1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培育多个特色产业和乡土品牌,产业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以上,联农带农超150户,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超400万元。
建立村史馆及方志驿站
赋能基层治理

  在沙坪村村史馆里,陈列着耕锄、木犁、簸箕等传统农具,一件件老物件向人们展示着以往的生产生活轨迹。记者留意到,墙上挂有一张中国航天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何质彬等沙坪村50余位乡贤与工作队的合照。
  “这是2023年在广州召开的沙坪村乡村振兴在外乡贤座谈会,通过乡贤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永和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沙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冯育平介绍,目前沙坪村已经成立乡村振兴建设基金,乡贤捐款额超40万元。
  为了更好地赓续永和镇传统文化基因,广东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作为帮扶牵头单位,联合兴宁市志办与地方乡贤的力量共同推动《永和镇志》等镇村志编修,建立沙坪村史馆、兴宁市镇村三级方志驿站、方志书驿、祝枝山书法园等文化传播阵地,挖掘申报红色遗址保护以及举办全省脱贫攻坚成果巡回展,抓住各种机遇让方志文化走进大众、融入乡情,为树立文明乡风作贡献。
  梁晓君表示,编修镇村志不仅助力永和镇文化振兴,更能通过发动全民参与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让老百姓在精神文化层面有更多的充实感、获得感、幸福感。
引入光伏发电停车场
赋能集体经济

  在永和镇沙坪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两侧的土地已经清理平整,光伏发电停车场的建设如火如荼,“光伏发电效益将作为村新增6项村集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沙坪村村集体经济从3000元到超23万元的飞跃。”沙坪村干部何伟崇介绍,工作队自筹80万元用于两个重点村沙坪村、永星村的光伏发电项目,由沙坪村通信合作社负责管理。
  据了解,沙坪村通信合作社的原始资金由广东联通与村集体共同筹集,用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入社村民不仅可以享受合作社专属优惠套餐和自家独享的网络服务优势,还能获得合作社的定期分红福利。合作社的宽带安装、维护修障等工作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如今,全镇有永星、沙坪、新中、蓝排、新寨、社区等6个村(居)成立通信合作社,村民入社360余户,每村每年可获2万元以上的合作社分红。
  2023年11月,永和镇被梅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列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破题攻坚行动示范镇。截至目前,梅州全市合计已有40多个村签署通信合作社协议,其中30多个村已投入运营,为2000多户村民带来了优质、高速、实惠的通信产品,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新增、可持续的稳定收入超40万元。
  此外,依托广东联通数字化等资源优势,永和镇注入了15种数字化应用。“我们在山塘水库等重点水域的入口处安装了13套‘智能防溺水摄像头’,在山林56个入口安装‘沃哨所森林防护系统’,在9个烟花爆竹经营场所安装AI监控,以及500家三小场所安装‘智慧烟感’,为群众生产和生活安全保驾护航。”梅州联通技术总监、永和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刘远标介绍。
培育本土丝苗米品牌
赋能产业振兴

  一排排整齐有序的田垄、一片片绿油油的秧苗,走进兴宁丝苗米永和种植基地,农户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劳作。
  “我们在蓝排村、华岭村、永星村、沙坪村建成兴宁丝苗米种植基地超800亩,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大力推广丝苗香米增香增产机械化生产技术。”梁晓君表示,通过华南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团队指导,2023年早稻产量达到亩产1300斤,产米率50%-55%的高产指标。
  梅州市柒农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柒农米公司”)是工作队引进的龙头企业。“为了打造‘柒农米’丝苗米优质品牌,我们流转撂荒耕地1431亩,覆盖永和7个行政村,建立4个玉米、丝苗米连片产业基地,带动附近村民就业。”柒农米公司总经理温爱文介绍,柒农米公司投资了370万元,建成烘干厂房、烘干车间等多套一体化设施,日烘干量40吨,产能年烘干量2800吨,产值130万元。
  工作队以产业为重心,探索构建“优质企业带动、乡村新业态驱动、金融撬动、消费帮扶拉动”的乡村产业帮扶模式,强化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在兴宁市永和镇新寨村,工作队依托自然资源条件、用地布局,结合梅一客农耕体验园基础,推动形成一产蔬菜大豆、二产豆制品加工、三产休闲旅游业的综合产业发展路线。
  “一开始我们在清理周围杂树的时候,发现了这所闲置了17年的百年老校湖乡小学,我们将其修缮改造成为餐厅,提高农耕体验园的承载能力。”梅州市风衣谷生态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雪莲表示,通过盘活改造百年老校湖乡小学,打造乡村特色餐厅“兴宁故里”,配套风衣谷农耕体验园、客家非遗体验馆,成为新乡村网红打卡点,从2024年2月4日至今,到新寨村的游客达到2万人次。
  “新寨村作为典型村率先谋划好发展方向,目前,新寨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3.52万元。”永和镇党委书记曾波表示,新寨村在原来发展光伏发电、入股工业园的基础上,将继续流转80亩土地发展大豆、板栗南瓜等蔬果种植业,全力支持企业发展餐饮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