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3版: 重点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3亩地”盘活文旅资源 集体经济增长3倍
江门开平市裡村村从“薄弱村”蜕变为“示范村”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6月06日
版次:
03
裡村村成了周边居民研学旅行的好去处。
徒步露营、亲子游学、农耕研学……每逢假期,江门市开平市塘口镇裡村村游人如织。
过去,裡村村集体收入以土地租金收入为主,缺乏土地“造血”资源。为加快推进薄弱村经济发展,2021年,江门市创新开展“3亩地”发展模式项目,为每条薄弱村预留3亩的建设用地规模,支持薄弱村参与生产经营并获得收益的项目或收益重点分配给薄弱村的项目。
在“3亩地”政策推动下,裡村村逐渐形成了研学基地、乡村民宿、乡村营地等“农业+文旅”新业态,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4万多元增长到2023年的13万元,连续两年实现增长超50%。
立足红色资源 发力乡村研学
裡村是周天行、周锦照等名人故里,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时村内文旅资源丰富,拥有凤朝裡、云庐、琇明楼等碉楼和居庐多座,适合发展文旅产业。
“2021年,我们察觉到乡村研学旅游市场的巨大需求,同时我们又有这么多好的资源没有充分运用起来,于是选择发展研学产业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的收入。”裡村村党支部书记周子龙介绍说,为解决以往村集体收入少,村民因自发出租农田、售卖农产品而租金低廉、收入低等问题,裡村村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作为试点,裡村村用活各方政策支持,引入里苑民宿等项目,通过“两预两委托”盘活村内闲置土地,创新“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运营,按照“固定租金+效益分红”方式进行分配。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具有村民可参与其中的示范性乡村研学旅行平台。”周子龙介绍,依托现有资源,裡村形成了红色研学、劳动教育研学、非遗研学、侨家家访等研学内容,“如今我们村在研学教育与休闲文旅的打造下,不断完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功能配套,逐步完善创建用餐区、住宿区、展示区、教学区等配套设施,如今功能配套一应俱全。”
引进文创产品 创建民宿中心
2022年,裡村村成立了经济联合社,统一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同时与文旅公司合作,创新“企业+村委会+农户”的运营模式,打造裡村凤朝裡文创园。目前,创意园内有春风里营地、向天空飞去餐吧、裡村便民服务站等,目前可同时容纳约300人活动。
2023年,裡村村集体经济增长到13万元,凤朝裡文创园项目获评“2023年江门市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项目”二等奖。
为进一步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裡村村在结合优质研学业态发展的同时,引进文创产品、农产品副业、打造乡村文创轻奢露营地,同时通过设计和营造各种富有趣味的农家生活、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场景,让游客更好地体验乡俗、体悟乡情、体味乡愁。
“如今,村里的民宿中心正在创建阶段,正式落地运营后,村集体收入将增加固定租金3万元。”周子龙介绍道。在“3亩地”政策的推动下,裡村村将民宿中心与文创产品、农产品展销厅承包给本地企业,村内将获得固定收益分红每年1000元及营业额2.5%的收益分配。
“通过实操培训,村民们掌握了研学项目相关技能,比如通过我们的碉楼文化、农作经验,成为基地团队的讲解,还能独立承接外来旅游团、研学写生的项目,实现收入提升。”基地负责人说。
开设青年之家 吸引人才返乡
为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回流,去年裡村村开设了青年之家,作为塘口镇首个青年之家示范点,为青年人才打造集创新创业发展、多方位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贴心服务,目前通过文旅项目已吸引超10名青年返乡创业。
依托春风里营地,裡村村创新开展“潮玩‘塘’趣古风七夕集市”“1001风筝节”等活动,创新解码“乡村+节庆”“乡村+非遗”“乡村+文创”“乡村+演艺”等乡村文旅发展新模式,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和产品进行传播和推广,焕发乡村文明的新活力。
周子龙介绍,裡村村还将加大力度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不断完善露营地、特色民宿、清吧、书吧等配套业态,将民宿体验、田园风光、乡村美食、农产品采摘等有机结合,提升业态品质。 □崔文波
上一篇:
编纂镇村志记历史 建通信合作社创未来
下一篇:
上一篇:
编纂镇村志记历史 建通信合作社创未来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