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夜校”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6月13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夜校,这个具有年代感的名词正回归公众视野。近来,全国多地夜校火热开启。“开课即满”“一座难求”,上夜校成为不少都市青年下班后的新选项,也成为教育市场的新风口。(6月11日新华社)
@林垚:夜校为何受到年轻人热捧?一课难求的背后,反映的是夜校优质稀缺的文化供给和当代年轻人蓬勃旺盛的文化需求。
夜校课程有着超高性价比。相比起商业机构动辄几千元的培训,夜校十几节课程价格仅几百元,而且往往师资雄厚,高校学者、行业专家、非遗传承人等亲自授课。作为公益性质的普惠文化工程,夜校给经济能力有限的年轻人提供了绝佳的文化消费选项。
同时,夜校已然成为都市青年繁忙工作之余的精神“桃花源”、文化“栖息地”。在功利化的职业培训之外,年轻人们越来越渴望拓展精神世界的边界。从汉服舞到非洲鼓,从手机摄影到红酒鉴赏,夜校丰富的课程打开了青年人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多彩多样的休闲生活。兴趣驱动、轻松社交、美育对话……夜校之行的本质,是年轻人下班后的惬意精神之旅。
@有乐:上夜校,是当代年轻人主动求知、渴望提升的自主选择,背后是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展现的是他们不甘于平庸,不安于现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青年夜校”给予了青年们追求梦想的机会,让他们怀着对生活的热爱,挖掘潜能,进阶提升,在学习中重塑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青年夜校成为新的时尚,但要让这时尚不只有一时的热度,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青年夜校该如何更多更好地服务于年轻人?对此,一方面,课程的质量是关键,只有提供优质的课程内容和师资力量,才能更好地满足年轻人的学习需求,也才能让夜校有着持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盘活”更多的公共文化资源,为夜校搭建更广阔的学习平台,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城市,让年轻人真正爱上学习,爱上所处的这座城。另外,还可以通过网上授课等形式,把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年轻人也纳入到“夜校”的教育平台上来,让快乐的学习夜生活覆盖更多有需要的人。
@吴宜芝:青年夜校是满足休憩需求的“情绪避风港”。在追求效率至上的工业化社会,快节奏和碎片化成为人们生活的显著特征。点缀着几颗繁星的夜晚,散发着暖黄灯光的教室,上夜校被青年群体当作缓解工作疲劳的调剂品,为忙碌的心灵留一方栖息地,以夜晚短暂的松弛熨平白天生活的“褶皱”。
青年夜校就是为满足当代青年高质量精神文化需求而生,能够给他们带来自我价值感和个体归属感。当下,具有公共文化属性的青年夜校在爆火的同时,也应更加关注知识的价值和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推出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实际的课程和服务内容,让夜校真正成为青年群体释放情感、放慢脚步,寻求心灵慰藉、汲取知识养分的天地。
上一篇:
龙舟竞技,何尝不是经济“竞速”
下一篇:
应对极端天气 要打预防组合拳
上一篇:
龙舟竞技,何尝不是经济“竞速”
下一篇:
应对极端天气 要打预防组合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