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让教师回归讲台,让教育远离形式主义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7月16日
版次:
02
| 快评 |
近日,河南安阳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值班工作的通知(试行)》。通知明确,法定节假日、周末、寒暑假无学生在校期间,实行学校领导带班、门卫24小时在岗值班,原则上不安排教师值班。要确保带班人员联络畅通,发生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处置。
在安阳之外,河南三门峡市、洛阳市等地,也有类似规定。更早之前,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也推出基层减负八项举措,其中就包括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清理无实际意义的值班值守……这些现实足以证明,清理无实际意义的值班值守,逐渐成为各地自发的自觉行动,给基层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减负信号。
长期以来,教师群体承受着超乎想象的工作压力,这些压力不仅来源于教学任务,更多的是来自教育之外的各种形式主义负担。从安全教育平台打卡、到家长行为监督,甚至参与“扫黑除恶”等宣传活动,种种非教学任务的叠加,使得教师的角色严重偏离了其职业的核心——教书育人。这种现象消耗了教师的精力,影响教学质量,更深层次地,它折射出教育管理中的形式主义倾向,以及对教育专业性的忽视。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教师是这一事业的灵魂工程师。然而,当他们的时间被无休止的非教学活动占据,教育的质量如何保证?正如评论所言,假期空荡的校园,教师值班的意义何在?这不仅仅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更是对教师专业尊严的轻视。试问,一个忙于应付各种形式主义任务的教师,怎能有足够的心力去钻研教学、关注学生的成长?
值得欣慰的是,从新疆克拉玛依、哈密到河南安阳、洛阳等地的行动,我们看到了改变的希望。这些地方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清理形式主义的沉疴,无疑是对教育本质的尊重,对教师职业的正名。它们的实践,为教师卸下了不必要的枷锁,更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开辟了道路。教育管理部门的主动作为,彰显了治理智慧和人文关怀,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的一次有力反击。
理论与实践均表明,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精神状态。赫尔巴特曾说:“教育应当培植出活力,使学生向上长,往前进。”教师正是这一生命力的激发者和守护者。只有当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专注于学生的发展,教育才能真正焕发生机,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
因此,清理无意义的值班值守,不仅仅是一项具体的减负措施,更是对教育生态的净化,对教育本质的回归。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管理者,应当以此为契机,深刻反思教育管理中的形式主义问题,从制度层面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让教师能够心无旁骛地站稳三尺讲台,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学生的未来。
每一次对形式主义的清理,都是对教育初心的重申。让教师回归讲台,让教育远离形式主义,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期许。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教育的净土,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让教育真正成为点亮梦想的灯塔。
(作者:闻夕,媒体人)
上一篇:
村奥会火出国门
下一篇:
青春赋彩乡土 知识照亮乡村
上一篇:
村奥会火出国门
下一篇:
青春赋彩乡土 知识照亮乡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