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暴风有趣”的“暴风××”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7月25日版次:12
| 民间语文 |
  “这段话太带感了,真的让我暴风哭泣!”“暴风吸入的吃法隔着屏幕都让人觉得馋。”网络上这些生动热烈的表达,都依赖着词语“暴风”的使用。那么这里的“暴风”是什么意思呢?它的使用为什么让我们感到新奇有趣呢?
  “暴风”是一个名词,我们日常使用的含义是“猛烈而急速的风”。它可以充当主语或宾语,比如“暴风摧毁了他们的家园”,或者“人们经常在室内躲避暴风”。而现在我们看到的诸如“暴风成长”“暴风更新”“暴风心疼”等表达,“暴风”违反了名词的常见使用规则,直接做了状语。至于新用法中的含义,要放到具体语境下理解。大体可以归为以下三种:
  1、“暴风”修饰形容词或者表示心理、情感的动词时,和“超级”“非常”“特别”等含义接近。比如“暴风好看”“暴风心疼”“暴风委屈”等,都表示“暴风”后接的感受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2、“暴风”修饰一些持续时间较短的动词,比如“暴风更新”“暴风进步”“暴风输出”等等,表示这一动作完成得十分迅速。
  3、“暴风”修饰持续时间较长的动词,表示这些动作进行得特别彻底,比如“暴风整理”表示整理得很干净;或者表示完成这些行为时伴随的声势很大,比如“暴风哭泣”表示哭得很大声,闹出的动静很大。
  理解“暴风”的新兴语义之后,我们不免要追问“暴风”怎么会由表示一种天气现象的客观概念变成现在的程度副词性用法?从我们的习惯表达来看,如果某个人吃饭动作很快,把盘子中的饭菜一扫而空,我们会说“风卷残云”;或者有人很难过,嚎啕大哭,我们会联想到暴风的声势和带来的暴雨,说“泪如雨下”……风雨本来就是我们常用的喻体。而暴风的力量之强、声响之大、速度之快、带来的毁灭之彻底更是鲜明的特征,在遇到同样力量很大、速度很快、声音很响的事物时我们就很容易产生相应的联想。“暴风”的“暴”字,突出了“强大而突然的,又猛又急的”这些显著特征,在我们脑海中为二者架起了联系的桥梁。上述几种不同的搭配语义,都隐喻了“暴风”这些不同的特征。
  细究“暴风”的变化路径,还是由它的本义——“猛烈而急速的风”——开启的,首先是一种明喻,比如“开幕讲话,当我们代表毛泽东同志向世界民主青年致敬时,欢呼和掌声就像暴风一样卷过了会场”。类似比喻的广泛使用,让人们不满足于“像暴风一样”“暴风似的”等繁复说法,从而衍生出了“暴风式××”的用法,通过“式”字的比况功能表示某状况像暴风一样,比如“暴风式飞涨”“暴风式出击”“暴风式疯狂”等。到网络语言中,更是生长出“暴风式吸猫”“暴风式哭泣”“暴风式比赛”等超常用法。随着信息交换的加速,网民们渐渐不满足于“暴风式××”的表达,进一步要求简便和传神,“式”也逐渐脱落,最终完成“暴风××”的表达。随着使用频率不断上升,“暴风”的隐喻含义也继续虚化而产生了表示高程度义的用法。
  经过这一番解释,你有没有掌握“暴风”的新用法呢?比起说“特别”“高速”“彻底”“超级”,“暴风”会让联想意义更加丰富,表情达意也更夸张生动,满足了网络空间的特殊表达要求。“暴风有趣”“暴风生动”大概就是“暴风××”流行的主要原因吧。
□钟舒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