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乡村治理积分制,没想象中那么美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8月24日版次:02
  近年来,一些地方都开始实行乡村治理积分制。这一制度通过设立积分规则,将村民的行为量化,以积分的形式进行奖励或惩罚,从而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共赢局面。比如有地方推出“公德银行”“公德超市”,为村民设立“公德账户”,村民可以根据账户内的积分,到“公德超市”免费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等。
  积分制的意义在于,它将基层治理工作变得可量化、有抓手。通过将村民的行为与积分挂钩,使得原本难以衡量的村风民风有了具体的评价标准。村民在参与村居环境整治、好人好事等积极行为时,可以获得积分奖励,这种奖励既是一种物质激励,也是一种精神肯定,能够激发村民向上向善的动力。同时,积分制的公开透明性也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使得“村里事”变成了“家家事”,大家共同为乡村的和谐与发展贡献力量。
  上海浦东的实践经验表明,积分制在推动乡村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村民们通过参与积分活动,不仅改善了村居环境,还提高了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这种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其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既满足了村民的实际需求,又提升了他们的精神风貌。此外,积分制的推行还减轻了基层政府的管理压力,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使得乡村治理更加高效、有序。
  然而,积分制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物质激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但长远来看,这种外部激励难以持续。因此,积分制的实践需要注重从外部激励到自我驱动的转变,更加注重文化治理和内生动力的塑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积分制的长期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积分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防范“双刃剑效应”。一方面,要避免对村民的行为进行过度干预和量化管理,以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另一方面,要防止积分制沦为一种僵化的管理方式,给权力者滥权的机会。因此,在推行积分制时,必须完善相关制度,细化规则,确保其不偏离法治轨道。
  此外,积分制还面临着管理难度和成本的问题。对所有村民进行实时打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可能会给基层政府带来额外的负担。因此,在推行积分制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和经济性,避免形式主义和浪费资源。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外地的成功经验。比如,一些地方推出的“公德银行”“公德超市”等模式,通过为村民设立“公德账户”,将积分与村民的实际利益挂钩,既实现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结合,又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这些成功经验表明,积分制在乡村治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作为一种创新的基层治理模式,乡村治理积分制在推动乡村发展、促进村风文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其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充分发挥积分制的积极作用并克服其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制度设计,注重从外部激励到自我驱动的转变,塑造内生动力;同时还需要防范“双刃剑效应”和管理难度带来的问题。
  (作者:萧飞,时评人)

下一篇:“景区黄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