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9版: 农村财富·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种下“中科菁” 盐碱地变良田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9月12日
版次:
09
左图: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晓风。 右图:田菁的根能结瘤固氮,茎叶则可作为优质饲料。
吉林省长岭县的一片试验田中,大片田菁长势整齐、枝叶繁茂。近日,中国科学院专家组实地测产,试验田通过种植豆科饲草田菁“中科菁1号”并全量还田,土壤pH值由原来的10.14降低到9.57,提升土壤有机质10%以上,第一茬亩产新鲜饲草2.03吨,标志着重度盐碱荒地改良迈出重要一步。
田菁是一种豆科植物,具有耐盐碱、耐涝性突出等特点,作为绿肥种植有良好固氮效果,有助于土壤改良。日前,在2024中国种子大会张家口青贮玉米种业展示会(以下简称“展示会”)青贮产业发展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晓风从新型豆科饲草田菁育种角度,为我国盐碱地改良探寻新路径。
田菁耐盐碱及耐涝性突出
2023年我国粮食消费大约为8.2亿吨,其中饲用消费占48%。随着我国草原逐年退化,可提供的喂饲产品有限,同时产饲料粮的耕地十分有限,导致目前我国饲草大量依赖进口。曹晓风指出,严峻形势下,开辟新的饲料粮用地和培育优质饲草品种非常重要。
边际土地是我国耕地的战略补充资源。曹晓风介绍,边际土地是指水热资源约束强、土壤障碍限制突出、产能和效益低下、生态脆弱的土地。现有农作物品种在边际土地上存在严重生长障碍,相关科学研究十分有限。
抱着对未知科学领域一探究竟的想法,曹晓风带领科研团队,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始了漫长的筛选适宜边际土地种植饲草的工作。800余份植物种质,在重度盐碱地的大田依次种下。轮番试验筛选下,田菁脱颖而出。
“盐碱地排水能力差,经常雨涝积水。但田菁在涝地里泡一个月,仍然生长得很好。”曹晓风说。
示范田亩收益达500元
“田菁的根能结瘤固氮,茎叶则可作为优质饲料。”曹晓风表示,苜蓿的蛋白质含量高,被称为“牧草之王”。田菁叶子里的粗蛋白含量达30%以上,蛋白质含量可以和苜蓿比肩。但在重度盐碱地上,苜蓿不能生长,而田菁再生能力强、可多次刈割,因此田菁有作为优质粗饲料的潜力。
“作为饲料,我们希望田菁的茎秆比例少,叶子比例多。”为选育出生产效益更高的品种,曹晓风自2021年起,便带领科研团队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将来自海南、广东、云南、福建等省及巴基斯坦、刚果布等国家的400余份田菁种质资源,在海南三亚开始试验性种植。同年,曹晓风将优选出的田菁种质带到黑龙江、吉林等地的盐碱地进行试种。
功夫不负有心人,曹晓风团队成功选育耐盐碱、高产新品系“中科菁”系列。其中,“中科菁1号”耐盐碱、耐涝性突出,配套曹晓风团队合作研发的包衣剂、固氮菌剂、除草剂等丰产栽培技术,在pH>9的苏打盐碱地上可较好生长,具有晚熟、植株高大、分枝多、产草量高、蛋白含量高的特性,是新型高蛋白优质饲草的“潜力股”。
吉林省洮南市一片田菁示范田中,8月的雨涝让田间地头积满了水,一些地方水深近1尺,即使穿着长筒靴水也会灌进来,但田菁仍然生长得很好。
“这两年,我们试种过很多作物都没有收获,今年种田菁终于看到了希望。”该示范田所属企业浙江九亩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红卫说,“今年我们种了240亩田菁,按一亩地2吨鲜草或0.4吨干草的产量计算,每亩地的收入能够从0收益增长到500元左右。”
在展示会的地展现场,“中科菁6号”实地测得平均株高约289厘米,产量达5801.05千克/亩,获行业专家力推。
提高后续作物种植效果
我国盐碱地约1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约5亿亩,如何让荒土变沃土?曹晓风等提出改良与利用理念:植物先行、改土为基、水分保障、微生物调控、植物-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集成。“我们的方案希望通过种植适宜边际土地的饲草来改善土壤,通过种养结合使农民增收,实现地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曹晓风团队及其合作伙伴的努力下,田菁的种植足迹遍及祖国大地,先后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陕西、安徽、新疆、四川、云南、海南、山东、河北等地进行试验种植。数据显示,种植田菁改良了盐碱土壤的通透性,有效阻滞土壤翌年春天返盐返碱,提高后续玉米等作物种植效果。
目前,曹晓风团队在黑龙江、吉林等地进行种植改良的盐碱地已达万亩。她介绍,团队构思了关于田菁的“培优计划”,通过对田菁资源进行底盘筛选、育种研发及试种评价的手段,挖掘更多抗逆、高产、优质品种,打造各地适宜的主栽品种及栽培模式,助力提升边际土地地力,提供更多的优质蛋白饲草。 □陈迎
上一篇:
下一篇:
打造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万果小镇
上一篇:
下一篇:
打造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万果小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