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1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国庆出行需重点预防哪些疾病?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0月01日
版次:
11
近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国庆假期及秋冬季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国庆假期及秋冬季重点传染病防控注意事项进行提醒。
专家表示,放假期间,感染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风险增加,同时以诺如病毒为主的病毒性胃肠炎进入高发季节。公众除了做好日常卫生防护外,应尽快接种相关疫苗,提高自身免疫水平。
国庆假期出行
重点预防流感
《通知》表示,当前,我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新冠疫情处于低水平流行,但新冠病毒变异持续存在,并呈现多种变异株共同流行的特点,不排除新型变异株引起疫情波动的风险。
对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诊疗中心主任彭劼表示,虽然目前新冠病毒持续变异,但毒株致病力未明显增加,传播速度也未加快,且毒力越来越弱。目前,发热门诊中,多是轻症或无症状患者,感染后仅表现出轻微不适。
“相较于新冠患者,目前流感患者的症状更加明显,如发热、咳嗽、头痛、咽喉痛等。”彭劼说,秋冬季节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流感患者数量会有所增加。随着国庆假期人口流动,感染流感的风险可能会上升,因此公众应引起重视,注意自身防护。
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患者会突然出现高热,体温达到39摄氏度甚至更高,并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且症状可能会持续三至五天。
彭劼表示,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患者应尽早就医,尤其是家中有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减少传染风险。另外,免疫功能低下的高危人群,如老年人、肥胖者、有基础疾病或服用免疫抑制剂者,发生流感重症的风险较高,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流感有特效药,但它是处方药,切不可自行用药。”彭劼提醒,不规范使用或长期大量滥用玛巴洛沙韦、奥司他韦等流感特效药,可能会导致病毒株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因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症状较轻的患者可对症用药,如使用退烧药等。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余文周公开表示,目前正是流感疫苗接种的时候,建议6月龄及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市民接种流感疫苗。
《通知》表示,做好“一老一小”、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接种,提高重点人群免疫水平。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有效的手段。”彭劼提醒,国庆假期出行,公众应重点防护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流感病毒感染。相比之下,细菌感染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公众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即可有效预防,而高危人群也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以降低细菌感染风险。
警惕孩子假期
出现秋季腹泻
“在儿科中,感染肺炎支原体、诺如病毒或轮状病毒的患儿占比较高。”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门诊主任李淑华说,自9月开学以来,医院患儿数量较暑假期间有所上升。这是由于孩子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受季节交替的影响,容易在秋季出现呼吸道感染或肠道病毒感染。
“按往年的经验,国庆假期后半段,出现腹痛、呕吐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数量会有所增加,因此要着重预防秋季腹泻。”她说。
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引起孩子感染性腹泻,即“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与普通腹泻不同,秋季腹泻的患儿初期表现主要是腹痛、呕吐,部分患儿会出现低烧。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家长要警惕其出现肠套叠。
李淑华介绍,肠套叠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表现为呕吐物中带有黄色胆汁样液、阵发性哭闹,严重者会排出血便。如果孩子出现上述严重症状,家长务必尽快带其到医院就诊。反之,家长可采取相应措施,在疾病初期让孩子少量多次口服补液盐,逐渐增加摄入量,帮助孩子补充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
由于诺如病毒、轮状病毒不仅可通过空气传播,还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家中若有秋季腹泻的患儿,需保持空气流通,并做好家中物品的清洁与消毒,特别是孩子的餐具应与其他家庭成员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孩子出现咽喉发炎、发烧等症状,与‘秋燥’也有一定的关系。”李淑华建议,孩子在秋季应多饮水,保持饮食均衡,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确保排便通畅,并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免疫力。
□思璇
假 期 户 外 游 备 好 急 救 包
应急药物
1.常用药:
如感冒药、过敏药、止泻药、止痛药、风油精、清凉油、紫药水等,药品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根据出行天数决定,时间越长、地点越偏远,带的药物应该越齐全,并且要带够用量。
如云南白药、止血粉等,止血药在户外探险中,划伤、割伤等外伤情况时有发生,止血药可以迅速控制出血并促进伤口愈合,是急救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抗高原反应药:
如红景天、高原安等,对于前往高海拔地区的探险者来说,这些药物有助于预防或缓解高原反应。
3.防暑降温药:
如仁丹、清凉油等,在炎热天气下,这些药物可以帮助预防中暑,并缓解中暑症状。口服补液盐可用于补充因出汗等原因失去的电解质。
4.防蚊虫叮咬药:
如驱蚊水、风油精等,户外环境中蚊虫较多,这些药物有助于减少叮咬并缓解叮咬后的不适。
医疗器材
1.器械类:镊子、剪刀、温度计、医用手套等
镊子、剪刀可用于夹取伤口中的异物或剪开衣物、绷带。温度计用于测量体温。医用手套在进行伤口处理时保护手部不被污染。
2.包扎类:绷带、纱布、止血带、创可贴、胶布、三角巾等
绷带可用于包扎伤口、固定骨折或扭伤部位,纱布则用于清洁伤口和吸收血液。止血带用于紧急情况下控制大量出血。创可贴适用于处理小伤口,可准备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创可贴以应对不同伤口。胶布可用于固定纱布或绷带。三角巾用于包扎头部、胸部、四肢等伤口,还可悬吊手臂。
3.消毒类:碘伏、酒精等
用于伤口消毒。
应急物品
1.救生毯:救生毯的功能是保温、防雨、防风、防晒。救生毯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折叠后仅有手掌大小,展开却可以将身体全部包裹。在遭遇突如其来的灾难如暴风雪等情况下,是确保体温流失临时性的急救装备。救生毯可以反射80%以上的人体热量,能有效防止人体热量散失。
2.求救哨:用于发出求救信号。在野外,哨子的作用可就不一般了。当你遇险时,可以用哨声引来救援,或者吓走一些小野兽(不过如果是老虎、熊等猛兽的话,不出声是最佳的选择)。
3.多功能刀具:如瑞士军刀,可用于多种应急情况。
4.手电筒:在夜间或光线不足时提供照明,必要时可发送求救信号。
5.防水火柴/打火机:用于生火取暖或求救信号。
6.别针、鱼线、线锯:用途广泛,可应对多种户外挑战。
7.户外多功能手环:集求生哨、伞绳、指南针、打火石于一身,功能强大。 □鲁妹 郭艳枫
上一篇:
下一篇:
阿叔“三高”病情告急 规范联合治疗解危机
上一篇:
下一篇:
阿叔“三高”病情告急 规范联合治疗解危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