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回流药”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1月05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假药、回流药,不仅危害医保基金安全,更影响广大患者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家医保局11月2日发声显示,监管部门对假药、回流药的发现、查处能力有了重大突破。国家医保局11月2日发布公告,首次通过药品追溯码对假药、回流药“亮剑”。(11月2日新华社)
@林楠特:从有关部门的调查看,药贩子在回收再销售过程中还掺杂掺假,有的往药盒里装上假药;有的把临期或过期的药品从原包装中拆出来,再装入新药盒出售;还有的在拆解重组“回流药”过程中,混淆剂量规格、药品种类……如此不择手段,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健康风险,而且严重扰乱医保药品销售秩序,侵吞有限的医保资金,消解着相关制度的惠民属性。
当前“回流药”之所以广泛存在,与不法分子十分狡猾以及部分患者逐利心强、法治意识淡薄有着重要关系。
从现实看,“高价收药”瞄准的多为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他们有实际且长期的用药需求,有的让医生开最大用药量,有的针对同一病症开多种药品,这不仅让参与医保药品倒卖成为可能,而且还能打“掩护”,使得这一骗保行为很难被及时发现。
由此看来,提高公众对医保知识、药品安全的认知度,增强其法治意识,对于遏制“回流药”至关重要。
@张立峰:医保骗保不是新鲜事,但近期“两高”发布的医保骗保犯罪典型案例显示,“回流药”骗保犯罪已呈现职业化倾向,一条由“职业开药人”、药贩子、药店、诊所勾连起来的“回流药”黑色产业链正侵蚀着国家医保基金。部分职业骗保人组织化、分工化程度越来越高;团伙化、专业化特征明显,给国家医保基金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在重庆警方通报的一起重特大诈骗医保基金案中,犯罪嫌疑人王某、罗某等人通过包干治疗的方式发展“会员”,获取个人医保卡信息后,通过伪造患者住院治疗费用单据等手段,涉嫌骗取国家医保基金3.3亿元。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回流药”的质量还得不到保证。有的药贩子把真药卖给零散用药的小诊所,然后再把假药装进真药盒卖给药店;有的把临近的或者已过期的药品从原包装中拆出来,再装入新的药盒当中;有的甚至无视药品存储避光、冷藏等要求,随意堆放,脱离了正规流通环节和监管环节,隐患重重、风险巨大。
@辛音:让每一盒药品在每一个环节留下足迹,追溯码堪称发现假药、回流药的电子密码。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国家医保局是首次通过“码”上亮剑,让不法之徒露出马脚,既宣告了药品监管进入“码时代”,也是从源头堵住假药、回流药骗保漏洞的积极尝试,预示着药品追溯体系的全面升级与监管力度的增强。
医保基金关系千家万户,及早发现并严肃查处盗取医保产业链上的每一环,是给所有参保人应有的交代。用好追溯码,开拓智慧医保监管的新方式,发挥智能监控的震慑作用,也是保护好百姓公共钱袋子的科技进路。
上一篇:
“农村啃老”不光是面子问题
下一篇:
农村孩子用好互联网 比学信息技术更重要
上一篇:
“农村啃老”不光是面子问题
下一篇:
农村孩子用好互联网 比学信息技术更重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