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陪餐制”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1月12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为强化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预防食品安全和食堂管理事故,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局制定局长陪餐制。陪餐人员为市县两级教育局局长,分管副局长、机关处(科)室负责人;陪餐对象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或者从校外供餐单位订购食品向学生提供餐饮服务的中小学校。原则上陪餐人员每月到中小学、幼儿园陪餐不少于一次。(潇湘晨报11月10日)
@余明辉:局长陪餐制究竟能带来哪些实质性的改变呢?首先,它是信任与责任的双重传递。局长们的亲身参与,向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校园食品安全,我们是认真的,是有人负责的。这种示范效应,能够激发整个教育体系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更加重视,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其次,它促进了食堂管理的精细化与规范化。局长们的“突然造访”,对于学校食堂而言,无疑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促使他们在日常管理上更加严格细致,从食材采购、加工制作到留样保存,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有丝毫马虎。
再者,它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局长与学生同桌而食,不仅能直观了解食品口味、营养搭配等实际情况,还能倾听学生的真实声音,了解他们的饮食偏好与需求,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膳食计划提供第一手资料。
@许明:早在2012年,教育部等15个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就规定学校负责人应陪餐。可这之后,学生食品安全问题依旧常常被曝光。2019年,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等三部委共同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明确中小学幼儿园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其中提出校长陪餐制。
如果没有严格的食品安全制度来“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局长陪餐不过是看上去很美。只有建立成体系的校园食品监管举措,才能从根本上堵住安全的漏洞。
@徐汉雄:教育局局长陪餐制度比校长陪餐制度又进了一层,为校园食品安全加了把锁,这是值得肯定的举措。也有网友担心局长陪餐会沦为形式主义,如果局长来陪餐的这一天,学校食堂搞好了伙食,局长一走,食堂饭菜质量又会降低标准。
担心陪餐起不到应有的监督效果,这也并非多虑。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并不少见。2019年3月,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仍时有曝光,究其原因,陪餐只是起到监督饭菜质量表面上的问题。涉及食材的采购、配送、加工等环节,就餐时不一定能发现是否合规,还有的陪餐只是填个记录,以备检查,也有的是工作人员事先为陪餐人员打好了饭菜,这种陪餐就成了走过场。
上一篇:
以深化改革之名,绘花木产业新篇章
下一篇:
侵蚀校园安全
上一篇:
以深化改革之名,绘花木产业新篇章
下一篇:
侵蚀校园安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