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7版: 农村财富·农户、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广东“省市联动”推进水稻机收减损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1月12日
版次:
07
大比武不仅是速度的较量,更是对操作规范、减损效果的综合考核。
南方农村报记者 何雪琪
平均2分钟不到,农机手驾驶全喂入式水稻收割机征服了两分三地(0.23亩),前有“旋转五边形战士”吞谷、后有“小嘴巴”将绞好过的秸秆吐出,所到之处,仅有少量“小金粒”仍留在田内。
适逢金秋季节,现场农机轰鸣声声,五邑大地一派丰收景象。11月8日,江门市(开平)“人保杯”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在开平市沙塘镇顺利举行,来自江门各县(市、区)的6名精英农机手齐聚一堂,展示精湛机收技艺。
广东水稻机收率超90%
走进沙塘镇的示范田内,一片金黄的稻浪随风摇曳,农机手们早已严阵以待。随着裁判一声令下,收割机在田间匀速前行,稻穗被快速转动的机械齿轮收入“囊中”,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农机手们娴熟的操作、精准的控制,引得现场农户们的惊呼。
当前,江门市农机总动力达189万千瓦,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其中,机耕率99.98%、机种率77.67%、机收率为99.72%,农机化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化科科长、四级调研员肖军在致辞中强调,通过技能大比武,不仅能够提升农机手的操作技能,还能增强他们对减损增收、安全操作的认识,从而在实际生产中更好地执行减损措施。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机部副部长姚俊豪指出,现场的比赛田也是广东省开展“水稻机械化合理密植提单产”的试验田,同时举办“机收减损”活动,从提单产、减损失两端发力,为广东粮食丰产丰收积极探索。广东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700多万亩左右,机收率已超过90%,按照全省平均机收损失率下降1个百分点计算,每年可增加粮食约1亿公斤,这个数字相当可观。
大比武不仅仅是速度与效率的较量,更是对操作规范、减损效果的综合考核。裁判组对每位选手的操作熟练程度、作业效率、损失率、割茬高度、有无漏收等多方面进行了严格评估。最终,参赛选手们的平均机收损失率为1.57%,最低值仅为0.42%,6位参赛机手表现出了良好的竞技精神和较高的驾驶操作水平。
江门市开平市沙塘镇富明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劳国民在本次大比武中拔得头筹,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六边形战士”,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覆盖耕、种、防、收各个环节的农机都精通。
“希望通过我们的托管服务,助力种植户增收减损、节本提效。”劳国民说。
江门水稻平均机损率仅1.8%
近年来,广东在推进水稻机收减损工作中进行积极探索,形成了极具广东特色的“省市联动”推进形式。全省各地积极推动,江门、肇庆、韶关等地以“市县联动”,吸引工会、保险等多方力量主动参与,进一步扩大了粮减损理念普及和影响,同时还邀请当地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到大比武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形成联动,共同推动减少粮食损失工作。
据悉,2021年广东在江门市率先启动全国第一场水稻作物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4年来已举办大比武活动超30场次,广东省广大农机手节约粮食意识不断增强。
去年江门平均水稻机收损失率为1.8%,远低于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标准对机收损失率低于3.5%的要求,比2022年减少0.6个百分点,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
上一篇:
“超限制造”加速生物化学农药研发
下一篇:
荔枝重点关注 控梢促花工作
上一篇:
“超限制造”加速生物化学农药研发
下一篇:
荔枝重点关注 控梢促花工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