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7版: 畜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景气度提升566% 养猪业有新貌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1月30日
版次:
07
养猪业位列2024年全国行业景气度榜首。
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张艺倩
近期,2024年全国行业景气度排名出炉,养猪业以景气度提升566%,超过光模块、数字芯片、黄金等热门行业,位列第一。
值此之际,第14届农牧业风云会将于12月9日在广州开幕,大会以“聚变突围·新质崛起”为主题,展现2024年农牧行业的新融合、新科技、新趋势。
新融合◥>
21家上市猪企开展屠宰业务
畜牧业之初,便是养殖、屠宰、食用一气呵成。然而,时代变迁下,复杂的供应链却让这一自然流程界限分明。如今这一界限正被重新打破,趋向融合。
首先打破的便是养殖与屠宰的界限。自2018年非瘟以来,各大猪企便开始布局屠宰业务。根据农财宝典新牧网数据统计,到2024年10月,21家上市猪企已全部开展屠宰业务,为链接终端食品领域打下基础。
截至目前,21家上市企业中,有14家已拥有自己的熟食食品品牌,实现了从养殖产业到食品产业的全覆盖。
除以上上市猪企外,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大集团旗下正大食品等也涵盖熟食加工产业。而家禽养殖企业布局食品领域布局更早,不乏企业拥有自己的特色熟食产品和品牌,打开了消费市场。
畜牧企业在食品赛道的竞争力不容小觑。首先畜牧企业更“懂肉”,懂得如何做发挥肉制品最佳风味。其次在于“质稳”。畜牧产业食品端目前仍以连锁餐饮店客户为主,而“出品稳定”是连锁餐饮最在意的一点。最重要的优势是“安全”。今年,国家加大了对预制菜安全的管理力度,而畜牧企业闭环的全产业链避免了运输过程或产业上下游信息不透明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大幅提高了食安全程度。
新科技◥>
智慧养殖1人能养上千头
2024年是“数据智能时代”,5G、AI、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蓬勃发展,为各行各业带去了新质生产力。当数字科技遇上养殖业,一场智慧养殖的变革正悄然兴起。
在养猪业,数智化设备能显著提高猪场生产效率。伴随着不少生猪养殖场的智能化、数字化,饲养员同时饲养几百头乃至数千头生猪,已是屡见不鲜的事实。
温氏股份旗下南牧科技叶志峰介绍,“养户可以通过智慧养殖系统实现猪场‘远程养殖’,1个人就可以养千头猪,整体养殖成本降低20%左右。”
牧原股份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先后研发了智能饲喂、智能环控、养猪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以及建立猪病预测模型,实现了疫病实时监测与有效控制,最终实现了在育肥阶段1名饲养员可同时饲养2700-3600头生猪。
“以往,配种舍查情需要人员每天至少2-3次进入猪舍人工查情,但使用智能化工具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进行查情。”广西扬翔旗下影子科技黄树志介绍,“通过多个传感器、摄像头,能判断母猪发情状况,直接推送配种任务到工作人员手机,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和查情误差。”
新趋势◥>
节能减排实现绿色转型
2024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指出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作为主要目标之一,要求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比重。
农业生产活动是我国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而畜牧业是农业生产活动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约占农业生产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2.9%。未来我国养殖业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豆粕原料是养殖过程产生甲烷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大型养殖企业和上游饲料行业都在进行豆粕减量、替代研发工作,新希望、海大、通威、大北农、双胞胎等都已经推出了多款适用于不同养殖品种的低豆粕饲料产品。
今年4月中旬,北京首朗生物科技公司的“乙醇梭菌蛋白”在厦门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亮相,据介绍该产品已成功作为基础蛋白原料在鱼类、仔猪、肉禽配合饲料中应用。牧原股份旗下河南牧元安粮合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也开发出新一代豆粕减量、替代产品,预计于2024年底开始试生产。
除了低豆粕日粮的研发,粪肥转化也是行业热点之一。广西扬翔某猪场采用了“膜堆肥”系统,只需20天左右,粪便即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再利用。
此外,“节能”也在持续推进中,许多养殖企业积极开发探索“光伏发电”的新能源项目,充分利用养殖场占地大、阳光充足的优势,利用猪舍屋顶资源,降低能源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碳排放。
对于养殖企业来说,“减排”还有额外利润可赚,例如牧原2023年就通过安装动物粪便管理系统减少了甲烷排放,产生了自愿碳信用,并在自愿碳市场出售,与渣打集团合作完成了首笔碳信用现货交易。
上一篇:
下一篇:
农业农村部推动 奶牛肉牛提质增效
上一篇:
下一篇:
农业农村部推动 奶牛肉牛提质增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