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虚假测评”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2月07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江苏陈女士在观看一名拥有200万粉丝的测评博主的视频后,购买了一条连衣裙。没想到,收到的衣服与视频严重不符。“视频里挺括的版型,现实中却像窗帘一样皱巴巴。”陈女士说。近来,测评市场走热;与此同时,一些本该帮助消费者“避坑”的测评,却演变成消费陷阱。不久前,中消协提醒消费者理性辨识“第三方测评”信息。(12月5日新华社)
@林媛媛:以测评之名行推销之实的行为,可能违反广告法的相关规定,涉嫌虚假宣传。在一些商品对比测评中,如果涉嫌商业诋毁,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委托进行对比的商家及做比对的“第三方测评”需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针对这些不良行为,行业应当加强自律。商家应遵守法律法规规定,不以不正当的手段攫取商业利益,欺骗消费者和诋毁商业对手。对于测评博主而言,应坚持做科普性质的内容,对商业性广告应采取明示措施提醒消费者,同时避免商业诋毁。
消费者要理性看待测评内容,多方了解商品信息,提高辨别能力。对于涉嫌误导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可以进行投诉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林汉钟:平台应当构建一套全面而有效的管控机制,设置测评博主的认证和准入管理机制以及封禁相关违规账号、限制违规笔记流量等。同时,还需建立健全严格的审核把关机制和投诉应急处理流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第三方测评”内容进行实时监测。
针对虚假广告和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应依据现行法律法规予以严厉处罚,并明确平台方与博主在此类事件中的连带法律责任,以确保市场环境的公平与健康。
@纪玉:有的“测评”实际上是广告行为,比如一些餐饮商家与探店博主达成合作协议,商家付费,博主发布探店视频,却不标明“广告”;还有一些博主对商家进行恶意点评,发布失实、不当评论,损害商家名誉,甚至以“欲发布不实视频”为由向商家索要财物。无论是假“测评”真广告,还是假“测评”真抹黑,都需要依法治理,以维护消费者权益和民营企业商誉,打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民营经济营商环境。
良好的商誉来之不易,不能任由商业诋毁等行为在互联网上横行。不仅需要司法机关依法严厉制裁商业诋毁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保护民营企业合法利益,也需要对测评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中消协就曾建议,平台方对测评类账号进行身份认证,建立作品审核、信用投诉、宣传带货管理等多重监管机制。
测评应坚持初衷,成为消费者的“搜货”好助手,帮助好产品脱颖而出,而不能沦为误导消费者、抹黑对手、诋毁企业、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
上一篇:
触网的留守老人更需要呵护
下一篇:
富民产业 绘就农村好“丰”景
上一篇:
触网的留守老人更需要呵护
下一篇:
富民产业 绘就农村好“丰”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