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乙肝治愈率 有望突破30%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2月07日版次:06
| 医学前沿 |
  近日,一项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侯金林教授及国内外团队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在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该研究发现,通过联合病毒抑制和免疫激活的双重策略,慢性乙肝的治愈率可以提高至30%以上。
  乙肝是诱发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因素,我国有超7500万乙肝感染患者,占全球约30%。目前,虽然核苷类药物和长效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在慢性乙肝治疗中广泛应用,但能够实现乙肝功能性治愈的患者比例仍不足10%。
  侯金林团队在这项名为《小干扰RNA药物(Xalnesiran)联合或不联合免疫调节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中,首次引入了小核酸药物和免疫激活药物的治疗策略。小核酸药物通过基因抑制、添加、替换或编辑,沉默疾病基因表达,达到持久疗效;而免疫激活药物则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研究结果显示,这一组合策略使得乙肝治愈率超过30%。特别是对于乙肝表面抗原水平低于1000国际单位的患者,治疗后乙肝治愈率可高达47%。《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社论指出,该研究为后续开展新药“组合”治疗慢性乙肝感染提供了思路。
  此外,侯金林团队还联合樊蓉团队研发推出了“GOLDEN(金牌)”乙肝治愈预测模型。该模型集纳了过去10余年间长期随访的10175例慢性乙肝患者数据,以多时间点的乙肝表面抗原水平作为核心指标,通过深度学习与大数据分析,评估识别乙肝功能性治愈的优势人群。
  樊蓉介绍,医生可以根据该模型系统判断不同特征患病人群,制定和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推动更多有希望的患者实现乙肝治愈。即使无法治愈,也能够选择更加符合病情的抗病毒疗法。
  侯金林表示,由于指标单一、操作简单,这套预测模型能够有效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整合相关诊疗服务,进一步推动病毒性肝炎的早防早治。这一研究成果有望为慢性乙肝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陈子阳 钟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