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桑浦山下好时光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2月07日版次:12
  我的家乡,偏僻而宁谧,仿佛是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四季在这里似乎失去了界限,绿意盎然成为了永恒的主题。春天来临时,乡村的田野上,满是青青的草和美丽的野花,它们竞相绽放,争奇斗艳,仿佛在为大地披上了一层绚丽的彩衣。夏天的晚上,蛙声阵阵,它们像是在演奏着一首首美妙的交响曲。秋天,成熟的稻谷在微风中摇曳,遍地金灿灿。冬天,虽然没有北方那样银装素裹,但菜花飘香、粉蝶采飞,同样别有一番风味。
  在桑浦山下,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那是一个暮春的傍晚,月光透过薄雾,洒在静静的小溪水面上,宛如一层银色的纱幔。父亲带着我来到溪边钓虾,他事先用竹枝帮我做好几杆小钓,用一米半长的纱线绑上蚯蚓,线中间系上浮标,然后甩到浅浅的溪水里。我站在溪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浮标,期待着那一刻的到来。不一会儿,浮标开始上下抖动,父亲兴奋地喊道:“有虾!”他教我用手电筒照水里纱头蚯蚓处,果然发现有虾来吃蚯蚓。虾眼如微小的两只微型灯泡,在手电筒的照射下闪烁着光芒。父亲小心翼翼地提起钓竿,一边牵引纱线,一边用小网兜将虾捞起,然后抓起来放进随身的小竹篓里。
  父亲演示一番后,便手把手教我绑定蚯蚓、甩线、捞虾。他耐心地指导着我,直到我掌握了钓虾的方法。然后,由他拿手电筒照映水面,轮换角色充当我的钓虾帮手。那一晚,我们钓了三四个钟头,直到深夜11点才收工。回家清点“成果”,几十只溪虾在竹篓里活蹦乱跳。第二天,母亲用这些溪虾做了一顿美味的白灼虾,蘸上黄豆酱,那味道至今让我回味无穷。
  母亲是典型的潮汕家庭妇女,她勤劳、善良、贤惠,总是忙碌于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和洗洗刷刷之类的家务。她的身影在厨房里忙碌着,为我们准备着一道道美味佳肴。逢年过节时,她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总是一个人准备各种祭神粿品。记得有一次,我看见母亲在家里烧水和米粞做红桃粿,便好奇地缠着她教我。母亲微笑着答应了,她耐心地指导着我,让我学会了做红桃粿的要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亲做粿的细腻和功夫,也体会到了她对家庭的付出和奉献。
  除了钓虾和做粿,我还记得与同村的小伙伴们一起制作风筝、在田野上放风筝的快活情景。那是小学一年级放寒假的一天午后,阳光明媚,我们一群小伙伴聚在一起,分工合作制作风筝。我们用小刀削竹篾做风筝的骨架,用报纸糊实风筝的身体,接风筝的尾巴,系上长长的纱线。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制作出了一个个漂亮的风筝。然后,我们兴奋地擎起风筝,赤足跑在田野沙土路上。风筝慢慢地飞向天空,越来越高、越来越远。我们欢笑着、追逐着,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我们脚下。
  乡居生活的日子里,我深深感受到了潮汕乡村的宁静与和谐。那里风景如画、人情味浓、亲情深厚、友情真挚。那些日子如同一首首优美的田园诗,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尽管我离开那片熟悉的故土多年了,但桑浦山下的那段美好时光,成为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谢岳雄

下一篇:女要好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