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0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连年亏损 海大缩减生鱼养殖规模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2月26日
版次:
10
南方农村报记者 郑燕云
近日,业内爆出“海大将减少生鱼养殖投入,卖一塘少一塘”,引起行业人士广泛关注。为此,记者梳理生鱼,如何从一条“北运鱼”变成璀璨夺目的“暴富鱼”,再到如今的“亏本货”。
2023年已亏超3亿元
2017年,生鱼养殖在持续亏损后迎来爆发性行情上涨,从曾经最好盈利时仅0.5-1.5元/斤,增长到后来行情最高峰时利润6.9元/斤,这丰厚的利润吸引了大批场外资本入局和养殖户重返“战场”。也就是在这一年,海大集团的生鱼苗种质量表现优异,获得了市场认可;在随后的几年,海大持续布局生鱼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等产业链,意图在行业风口分得一杯羹。
然而,2023年,海大集团生鱼养殖板块亏损超3亿元;2024年上半年行情回暖,生鱼养殖业务减亏。对于生鱼项目,海大集团董事长薛华认为“是很失败的项目”,接下来将逐步减少生鱼养殖面积和投入。
海大从2018年开始涉足生鱼养殖,并在2019年年底收购中山渔歌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就简称“渔歌子”)60%股权,进一步加速了对生鱼产业链的布局。据了解,海大生鱼养殖面积最高峰时达到1.5万亩,除了专门养殖生鱼的中山容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外,珠三角地区的子公司都有一定的养殖任务量,养殖基地主要分布在中山三角、江门台山、珠海、广州海鸥岛、清远等地。与此同时,海大加快布局终端流通渠道,包括生鲜市场渠道及连锁餐饮店的直销渠道。
海大发展生鱼产业链是吃到了行业的红利,也踩在了行业发展节点。根据其年报数据,2018年,尽管大宗淡水鱼品种行情高开低走,但在居民消费升级拉动下,前三季度特种水产养殖品种仍然利润可观,海大的特种鱼水产料销量增长明显,其中,加州鲈、生鱼、黄颡鱼、金鲳鱼的特种水产品饲料增长同比增长近40%;2019年这种趋势继续保持,2020年生鱼料和加州鲈料销量同比增长30%;2020年5月底,生鱼鱼片行情上涨,家庭消费场景的增加和生鲜流通市场的限制,使得我国进入预制菜发展黄金期,这一波行业红利海大也接住了。
未能形成规模优势
2023年,全国生鱼养殖总量在70万-80万吨,全国生鱼饲料销量80万-90万吨,其中,海大集团各子公司销售总量27多万吨(含海大基地自用生鱼料10万吨)。从体量上来讲,加上有流通渠道、销售终端门店和自有加工厂支撑,海大的生鱼养殖量足以在生鱼行业里面“话事一二”。
然而,不少生鱼业内人士透露,自从海大进入生鱼养殖板块后,这条鱼变得越来越资本化,行情周期变短,表现为上涨三天下跌四天,一个星期为一个行情周期,很多养殖户都来不及反应价格就跌了,一些流通商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收割,行业人士对海大规模化养生鱼一事颇有怨言。
据悉,海大布局生鱼养殖产业链,原本是希望通过这条可以标准化的特养鱼,规划“公司+养殖园区”的现代化水产养殖之路,在生鱼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养殖成本控制、水产品质量、企业品牌创建等方面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都是海大精英在管理生鱼养殖基地,外聘社会技术人员做厂长,每个厂长带6个人管两三百亩鱼塘,外加新人共同养殖。”然而,有行业知情人透露,海大养殖基地运营以职业经理人模式运营,管理比普通养户要规范,但这也同样增加了管理运营成本,在销售时跟普通养殖户相比没有优势,“顶多算是一个大养殖户,跟养殖户在同一水平线竞争,在存量过剩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竞争态势。”
下游餐饮需求收缩
今年上半年生鱼行情终于触底反弹,2斤上规格最高时达到11元/斤,1-2斤规格也达到8元/斤左右;然而,10月以来进入水产品上市高峰期,生鱼价格应声下跌,当前广东新鱼统货在6-6.5元/斤,养殖户在保本和亏损边缘;另外,受病害、天气和头批苗投苗减少等影响,整体养殖节奏推后,业内预计存塘量仍然巨大,短期内后市行情不乐观。
更让人担忧的是,受经济不振影响,餐饮企业生存艰难.“生鱼这条鱼消费渠道太窄了,酸菜鱼发展风口已经过去了。”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生鱼养殖爆发跟酸菜鱼单品流行有很大关系,但像酸菜鱼这种餐饮单品风口期很短,热潮一退,对应的产业链前端也会受到影响,“去年餐饮端都在萎缩,而生鱼却没有在过去几年进入更多家庭消费场景,届时生鱼消费会更难。”
据统计,2024年1月至6月,超过100万家餐饮相关企业注销,这一数字接近了2023年全年135.9万家的注销数量。业内人士透露,2025年春节后,或有一批餐饮企业闭店,届时行业会更艰难。
上一篇:
下一篇:
稻田养虾“一水两收” “90后”带动百户村民入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稻田养虾“一水两收” “90后”带动百户村民入行
分享: